大湾区规划应致力突破“一国两制”下的要素资源流动难题
大湾区规划应致力突破“一国两制”下的要素资源流动难题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印发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对大湾区内9+2(9个珠三角城市+香港、澳门)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机遇,这个发展机遇最主要是通过大湾区整体规划,促进大湾区内要素资源更顺畅流动,优化配置,给粤港澳大湾区行政主体、经济主体都带来发展活力,特别是对香港、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最大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大湾区整体谋划促进香港、澳门参与到国家发展战略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使祖国内地的经济发展快车驶入港澳,同时能够搭乘经济快车,共享内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所带来的新成果、新机会。
新的机会对香港、澳门而言,不仅意味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参与到内地方方面面的发展中。港澳长期稳定的繁荣发展,是历史性的机遇。香港、澳门回归至今,按照宪法与基本法规定,严格以“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原则,遵循“一国两制”去管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际上是强调全面推进开放,港澳可以进一步开放,获得内地更多的优质资源,包括科技创新资源、研发资金、领军型企业,对于港澳未来的发展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对于珠三角而言,通过互联互通、港澳融入,实际上对整合资源、促进珠三角地区提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新时代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还有重要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包括粤东西北、泛珠三角其他地区,尤其西南、中南地区,大湾区的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机会,这些地区能够直接接受湾区发展的辐射,像广西、北部湾等地区,都主动提出要融入湾区建设,对接湾区战略,对于周边地区而言也是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明确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对于湾区居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福音。湾区建设过去很重视产业发展、金融贸易,对民生方面关注不够,而这次规划明确将建设优质生活圈作为七大重要任务之一,未来通过湾区建设,湾区三地居民的就业、医疗、教育、文化、交通、休闲旅游方方面面都会受益,整个湾区会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就业机会充足、公共服务优质的区域。湾区居民将会受益其中。
此外,大湾区的发展建设要以企业为主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企业发出了很重要的信号,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有更多的商机和施展机会。目前,涉及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已在释放对湾区建设前景的红利。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将来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也会像纽约湾、东京湾、旧金山湾一样建设成繁荣、富庶、充满创新活力的湾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面临着内、外部的挑战,外部的挑战主要来自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目前还处于谈判阶段,周边一些国家成本优势凸显,若要借助国际资源、国际市场,粤港澳大湾区可能需要更多付出。
大湾区面临最大的内部挑战主要是三地不同制度法律规则带来的要素流动对接等障碍,这也是大湾区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要大胆积极地去探索。
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世界几大湾区,一个国家内有两种社会制度,不同的法律、不同的关区、不同的货币,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资源整合的时候遇到很多障碍,尤其是要素资源的流动,如何能够顺畅、快捷和高效,这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像货币问题、海关问题、税制问题、法律问题等,都会导致在三地大范围内的配置资源、要素流动、分工合作、政策对接等方面很难实现顺畅快捷高效。
目前规划已经在很多领域做出相关探索和研究,既要坚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同时也要缩小两制的差异,逐步朝着缩小差异的目标去推进。凡是有利于大湾区整体发展,有利于实现大湾区发展目标,有利于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提升大湾区整体竞争力的措施,我们都要积极去尝试、去探索、去推动。
作者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 本报记者 陈靖斌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