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股权质押新规严控 民企融资雪上加霜

2018-08-04 08:40:00

 

来源:互联网

股权质押新规严控 民企融资雪上加霜

编者按/股权质押新规的落实,一方面确实有助于防控风险传导,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出现监管“一刀切”的现象,也使得一些民企的融资需求被限制,融资成本被抬高。如何平衡监管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后续监管将如何调整,实体经济的营商环境如何改善,本报将持续关注。

股权质押新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8年修订)》实施近5个月,行业正发生深刻变化,股权质押融资变得越来越难。曾经连续4年快速增长、单年涉及市值超4万亿元的超级业务,规模开始缩减。

多位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股东以及券商、信托、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向记者表示,“新规之前,金融机构争抢这项业务,为股东等融资方提供各种便利;新规之后,各金融中介机构股权质押业务正全面收缩,股东股权质押路径在变窄,甚至出现批量被拒的情况。”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国有控股股东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广、融资成本低不同,大部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股票质押新规后民企上市公司融资更加困难。政策的制定应该区分民企和国企的区别,而不能一刀切。”

业务规模5个月降三成

“新规总体导致股票质押市场项目标准提高,资金公司减少,融资利率提升,部分银行、券商等资金方大幅提升业务标准,并已出现部分资金方暂停放款等情况,预计市场规模将逐步收缩,部分高杠杆、高质押比例融资人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现在券商股权质押业务的标准提高好多,对标的筛选也更加严格,业务战线全面收缩。”一家中字头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股权质押新规规定,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单一证券公司、单一资管产品作为融出方接受单只A股股票质押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0%、15%,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

实际上,除了场内股权质押收紧,场外股权质押业务也在收紧。今年5月份,证券业协会发布通知,要求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及其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客户,不得作为融出方参与场外股权质押交易;不得提供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融资的第三方中介服务。通知自发布之日实施,存续合约可以延期购回,期限不超过1年。

民生证券分析指出,“证券业协会的通知是对3月12日正式实施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办法的补充,也与前期监管口径保持一致。因此,该通知将堵住券商参与高风险质押融资交易的规则缺漏,避免质押违约风险向金融机构传导。”

这一说法得到信托、银行为主的场外质押机构的印证,一家城商行相关人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保监虽然没有正式下文,但是开会的时候已经提醒过银行,场外股权质押业务参考证监会的标准。”

西南地区一位券商人士告诉记者,“股权质押分为场外和场内,场外主要以银行和信托为主,场内主要以券商为主,因为券商有丰富上市公司资源,因此这块业务做得比较多。新规之后,说明高质押率的情况,一去难返了。市场质押率持续下降,目前主板普遍在3~4折,而中小创则在3折左右,甚至未必能接。如果有业务上门,首先必须考量这家公司流通市值超过50亿元,交易流动性不好的公司直接拒绝。其次,公司业绩必须要好,质地好可以考虑,一般公司直接拒绝。”

而据上述城商行相关人士透露,“场外股票质押的监管尺度不及场内,但目前股票质押不算优质资产,以前觉得上市公司质押业务有优质抵押物、流动性又高,去年以来却发现,质押股票已经没法作为清算资产,这笔融出资金忽然变成信用贷款,整个业务逻辑都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东补仓能力不足。”

不难看出,无论是从事场内质押的券商还是从事场外质押的银行、信托,目前对股权质押项目也是慎之又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