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PPI五年来首次转正“收官” 2018警惕输入型通胀冲击

2018-01-13 10:00:00

 

来源:互联网

PPI五年来首次转正“收官” 2018警惕输入型通胀冲击

茅台酒涨价了,啤酒也要涨价了。

刚进入2018年,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等多家啤酒公司均宣布对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企业发布的调价公告显示,原材料、包装物、人工等成本上涨成为提价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PPI同比增速从2017年11月的5.8%大幅回落至4.9%,但环比依然上涨了0.8%,从全年看,PPI的增速达到了6.3%,一举结束了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负增长。在PPI上涨的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已经逐步开始传导到中游,而随着近期油价的攀升和环保工作的推进,通胀预期正在升温。

“上游一些材料价格整体上涨趋势不改,或令部分行业的企业盈利放缓;预计2018年全年CPI或回升,但物价上涨整体可控。”受访专家表示。

通胀预期渐起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年数据显示,2017年CPI增速为1.6%,远低于政府设立的3%的目标通胀率。但从结构看:食品价格增速下降1.4%,出现了200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与之对应的是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2016年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3.0%。这些带动了核心CPI上涨2.2%。

“从年度数据上看,2017年食品项CPI同比仅为-1.4% 由于低基数,可以预计2018年食品项将对CPI同比有明显的正向拉动。比较明显的有猪肉和蔬菜价格存在高波动,而在非食品项中,预计居住项也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包括了房租和水电燃料。”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对《中国经营报》 记者表示。

这一点在2017年12月的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12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比11个月扩大1.6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考虑到2018年2月CPI基数极低,而今年春节在2月,通胀还可能会迎来“开门红”。展望全年,由于内外需增长更为乐观,2018年CPI涨幅或达到2.6%左右,PPI涨幅或达到3.3%。

相对于食品价格的高波动因素,非食品价格的稳步提升成为通胀预期渐起的持续因素。2017年,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2016年扩大0.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3.0%。

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3%,影响PPI上涨约6.13个百分点。涨幅较大的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29.0%、28.2%和27.9%。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影响P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2017年,PPI与CPI同比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创下了1997年以来的新高,这显示CPI与PPI之间的传导机制依旧不畅通。不过李奇霖预计,2018年这两者的缺口有望收窄,PPI同比由于高基数、工业品价格已处于高位等原因,有回落压力;而CPI同比则因2017年食品项的低基数、油价上涨等原因,中枢会上移。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计今年CPI涨幅可能在2.5%左右。并且在他看来,虽然诸多因素指向通胀率可能回升,但2018年物价上涨整体可控,不会成为政策层面的焦点性问题。

“深化供给侧改革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大框架下,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会继续放缓;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增量投资会更多地向民生倾斜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考虑到民生相关投资相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而言,在推动GDP增速方面较难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从实体经济层面来看,年内出现经济过热而引发较高通胀的概率很低。”他说。

从货币层面来看,虽然央行目前没有跟进美联储加息,但金融去杠杆已经显著推高市场利率,中美利差维持在高位,为稳定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金融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效控制了潜在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部分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回落,债市过渡加杠杆的情况也有明显好转。

“我们认为今年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的统筹下,‘双支柱调控框架’下的中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去杠杆,因此从货币角度来看没有通胀大幅上升的基础。”章俊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