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M2增速创近两年新低 降准呼声又起
8月M2增速创近两年新低 降准呼声又起
近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64.5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为近20个月新低。不过,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1%,增速连续两个月高于13%。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M2增速不断创新低的背景下,市场上关于降准的呼声再次响起,有分析认为,目前央行主要通过“SLF+MLF+PSL”等工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虽然流动性大致稳定,但金融机构获得流动性的成本较高。M2增速创新低加上银行超储率也处于历史低位,加大了资金结构性紧张的矛盾,需要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8月M2增速放缓并不可怕,不能因为一时之需轻易调整货币政策。按照经济现状和市场预期,目前并没有进入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时期。
社融存量同比增13.1%
9月15日,央行公布的外汇占款数据显示,8月外汇占款余额为21.5万亿元,较7月末减少8.21亿元,为连续22个月下降,但降幅进一步收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健认为,外汇占款降幅进一步收窄,主因是人民币稳步升值下,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增加,资本流动基本平衡。短期内,受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资本流动有望继续好转。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认为,在外汇占款降幅收窄的背景下,8月末M2增速再创新低,超出市场预期。整体看,金融去杠杆政策进一步显效和货币供给整体偏紧是重要原因。三季度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加大了“削峰填谷”操作以确保流动性基本稳定,但实际看资金呈现净回笼态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8月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5200亿元,为五个月来首现月度净回笼。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指出,M2增速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也是8月M2增速降至8.9%的一个影响因素。数据显示,去年同期M2增速高达11.4%,比前一月提升了整整1.2个百分点。
在M2增速创新低的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则实现稳步增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1%,连续两个月高于13%,比上年同期多186亿元。此外,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433亿元,超出市场预期。
对此,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8月社融增量、人民币贷款数据超预期,主要在于政策层维稳经济,银行发放贷款意图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以房贷为主)为4470亿元,占比约41%。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分析指出,8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仅比7月少增74亿元,仍保持较快增长,显示楼市调控对于居民预期的扭转效果仍不十分显著。
市场争议是否“降准”
与社融、人民币贷款较大幅度增长相对,8月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9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1%,前值10.4%;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前值6.4%。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8%,增速比1~7月回落0.5个百分点。
李佩珈认为,这表明当前融资环境偏紧和资金利率上行对制造业和民间投资的冲击比想象中要大。目前,M2增速持续走低,银行超储率也处于历史低位,这加大了资金结构性紧张的矛盾,需要货币政策更加前瞻和灵活,及时适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防止经济超预期回落和利率进一步上行。
温彬表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有空间,也有必要。最近一次降准是在2016年3月,此后到今年8月末,外汇占款累计减少2.3万亿元,为了对冲基础货币投放减少,央行主要通过“SLF+ MLF+PSL”等工具提供流动性累计超过4万亿元,保证了市场流动性需要。但也存在两个不足:一是金融机构获得流动性的成本较高;二是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直接从央行获得MLF等工具的支持。
温彬认为,实施降准后,央行完全可以通过“减少MLF规模+正回购”的工具组合,防止可能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因此,适时降准对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有积极作用。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企稳向好格局,没有必要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去刺激市场、刺激预期,否则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与效果。从M2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来看,M2增速能够达到8.9%,已远高于GDP增速,也高于居民收入增速。目前市场的流动性并不紧张,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的分布结构不合理。现在即便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很难保证金融机构一定把新增资金用于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