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向东:筑起文创高地的大厂产业新城
北京向东:筑起文创高地的大厂产业新城
北京的很多超市里,都有一个大厂牛羊肉的销售区域。大厂牛羊肉新鲜、卫生、肉质肥美,成为北京人对大厂的第一印象。
现在,大厂以一种新的形象崛起于北京东侧,在与通州仅有一河之隔的大厂产业新城,各种现代化科技和优势产业正在落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为承接北京东部文创产业外溢的重要区域,大厂已聚集起国际化的影视产业集群,并吸引了Base、相对论等众多国际影视巨头入驻。除产业之外,大厂产业新城还开发了住宅、商业综合体等项目,生活配套十分丰富,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北京东扩的新机遇
家住大厂县城的康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大厂人,他见证了大厂从农业向现代产业的发展,大厂的变化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以前只能在大厂县城做一些小本买卖,比如牛羊肉批发、开餐馆服装店之类的。这些年大厂引进了很多产业,尤其是产业新城那一带,县里很多人去那里上班。”
大厂产业新城在潮白河畔,与通州隔河相望,这里已经聚集起影视文创、人工智能、总部商务等创新型产业集群,整体规划秩序井然。
大厂的变化要从北京城市东扩说起。2015年,北京市批准CBD东扩方案。北京CBD管委会宣布,CBD核心区将东扩约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国际金融以及高端商务等产业。未来10年,朝阳区将投入约70亿元用于东扩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将北京东扩推向高峰的,是通州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得通过,提出“聚集通州,按照交通便捷、功能完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要求,紧密围绕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及相关服务部门的疏解转移需求,加快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一年后,通州的定位由行政副中心改为城市副中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通州起到了很好的串联作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方面疏解了中心城区的压力,另一方面形成了与北京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在产业、交通、环保、医疗、人才等方面对津冀地区进行主动承接。
由通州外迁的企业在天津、河北等地找到了归宿。通州区委宣传部称,北京市通州区同天津武清、河北廊坊等六区、市签署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通州企业外迁可直接走“绿色通道”,与河北、天津等地的110多个县市和开发区进行产业对接。
在CBD东扩和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带动下,京东地区成为首都经济圈的发展高地,京东地区一体化步伐全面提速。随着首都中心城区的诸多功能向东逐步推进,通州、平谷、燕郊、大厂和香河等组成的京东地区,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比而言,毗邻通州的大厂、燕郊等地,在承接北京人口和城市功能过程中受益较大。大厂以产业为核心,以产城融合模式,吸引北京外溢人口,这一发展路径,恰恰契合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
近年来,北京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外溢,大厂所处的环北京冀北区域,有四条北京功能的延伸轴。这四条延伸轴主要依托便捷的交通进行拓展,其中一条是向北京东部延展的主要轴线,由京哈高速、京秦铁路、大秦铁路、102 国道等交通线路组成,大厂位于这条轴线上。
业内专家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遵循由点到面、由小至大的渐进式区域拓展过程,综合交通轴线就是向外延伸的触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市区可以说是京冀地区最重要的增长极,北京的经济增长扩散和辐射作用是由增长极沿发展轴进行拓展的。
大厂处于北京东部,是京津经济走廊,除作为京津“绿色生态屏障”外,大厂还通过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寻找自身的优势产业,形成为首都圈和首都发展提供工业经济基础和接受产业转移的区域。
事实上,大厂与北京的关系,是经济联系主导的生态和社会联系。即在进行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同时,还有承接产业的职能,是北京产业转移和配套的“后花园”。由于大厂处于北京城市发展方向的延长线上,时空距离更优于北京西部和北部规划的一些新城,与北京重点发展的通州新城一河相连。城镇空间布局转向濒临潮白河地带,使得大厂与通州新城的空间结构更趋一体化。
京东文创产业的新高地
从国贸出发,沿着通惠河驱车向东,经过高碑店、定福庄、传媒大学,直到宋庄,这一区域已经形成一条“京东文创走廊”,文创资源集聚,专业人才众多,是中国文创产业的高地。
当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已然成为我国文化创业、创新、创意最活跃的区域。北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汇聚的窗口,也是我国文化人才、文化设施、文化企业总部和文化产业资本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并形成了以30个市级集聚区为载体、带动区县集聚区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发展模式。
资料显示,2016年北京市文创产业持续增长,营业收入达4777亿元,同比增长8.5%,成为北京市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进入科技与文化、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新时期。根据北京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1~5月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实现收入4777亿元,同比增长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