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PPP资产证券化扩围 15万亿入库项目解困融资难

2017-06-24 09:41:00

 

来源:互联网

PPP资产证券化扩围 15万亿入库项目解困融资难

前有财政部严查地方政府违规融资“堵后门”,紧接着为PPP(公私合作)开“前门”的政策就接连落地。

6月19日,财政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共同发布《关于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股东、支持项目公司其他主体均可开展资产证券化。这被市场认为是对缓解PPP项目融资难、落地难将带来实际利好。

6月初,财政部先下发《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要求严查地方政府违规融资行为。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飞大律师认为,这一举动将会促使以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操作的大量的公益类项目转而通过PPP模式进行操作。

但从财政部PPP中心数据看,截至4月30日,进入全国PPP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的PPP项目达到12700个,入库项目所需投资金额约15.3万亿元。据业内人士估计,约15万亿元规模的PPP,实际投入开工建设的项目约在10%~30%之间,其中主要原因正是融资困难。

PPP融资开放至“建设期”

目前关于PPP项目的落地情况存在不同的统计结果。

据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统计,目前入库的PPP项目中,已签约落地项目共计1729个,项目总投资额2.9万亿元,落地率34.5%。

天风证券近日披露称,根据他们的实地调查,目前项目实际投入开工建设的,不超过投资总规模的10%。

“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实际投入开工建设为落地,财政部的判断标准是签约为落地。”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绿色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胡晓斌表示,他们了解到很多项目央企已经签了合同,但是找不到钱,因此迟迟难以落地。

作为企业代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荣誉会长、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估计,这个数据应该在20%~30%之间。

“一些项目拿到手后不能融资。现在央企投资的杠杆率在10倍甚至20倍。”文一波介绍,现在PPP的操作模式一般是央企到地方成立一个平台公司,以平台公司来融资,启动资金大约几亿元左右。但是这个公司可能要操作的总额50亿元规模的项目,这就导致金融机构认为主导公司的资本金不足,融资的难度就高了。文一波强调,“市场类企业对这种行为较谨慎”。

其实为了缓解企业和地方政府在PPP项目中的融资难现状,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证监会已经发布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很快在3月份,就有3个资产证券化项目分别获得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受理。

但是当时这份通知中,明确了项目须成功运营两年以上,项目公司方能申请资产证券化。考虑到PPP项目多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项目承建方在前期很难通过资产证券化来筹措资金。

此次《通知》在条件上有了适度的放宽:对“项目公司股东”开展资产证券化提出要求“在项目建成运营两年后”,而对“项目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并无期限要求,项目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条件放开到“建设期”。

拓宽融资范围随之而来的是对于风险防范的升级 。《通知》要求切实做好风险隔离安排。《通知》称,PPP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合同履约管理,以PPP合同约定的支付责任为限,严格按照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支付(含使用者付费项目),保障社会资本方获得合理回报。

文一波曾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和央企,大量银行的钱通过建筑施工企业进入PPP领域。但这些企业只赚建设期的利润,运营效果难以保证,这一点确实需要通过制度来进行约束。

PPP金融创新临挑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