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陕西自贸区的多重博弈:内外利益考量下管理层临考

2017-06-10 09:21:00

 

来源:互联网

陕西自贸区的多重博弈:内外利益考量下管理层临考

随着第三批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地自贸区的统一挂牌,我国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的“1+3+7”自贸区试点新格局已经正式形成。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个自贸区,陕西自贸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没有滞后于其一起争夺申报自贸区的经济大省,在各个新区、开发区以及其他区域的争夺中完成今天的布局,历时4年,一路走来,经历了诸多波折。

与此同时,自贸区的试验属性依然明显,在中央“经验可复制”的要求下,由于没有先例可循,看似自由的空间其实面临诸多现实的难题,如何完成被赋予的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意义,还面临着考验。

西北唯一自贸区

作为改革试点,尤其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自贸区被赋予了划时代的意义。此外,设立自贸区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吸收外资,拉动进出口贸易,带动GDP的增长,因此,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正式成立后,包括陕西、河南、四川在内的多个内陆省份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贸区争夺战。

而在这诸多省份中,陕西谋划设立自贸区的呼声很高,“但是那时候对自贸区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准确,没有现在这么成熟,当初我们个人都觉得陕西申报自贸区的可能性非常小。” 参与了陕西自贸区申报的全程工作,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发展局就职的李绍铭介绍。

李绍铭说,当时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出于对陕西以及西安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外向度以及进出口贸易来衡量。“当初,陕西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仅是上海的一个零头,与四川、重庆相比,也不到一半。”

在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时间里,虽然陕西迎来了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几大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但是,这十年也是陕西与四川、重庆等西部省市发展距离不断拉大的十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年,陕西GDP为2253.39亿元,四川为4725.01亿元。到了2011年,四川已经突破了2万亿元,而陕西为12512.30亿元。

将西安与成都两个核心城市相比较,差距也比较明显。2000年,西安市的GDP为702.897亿元,成都GDP为1318.3亿元,两者之间虽然相差一定的距离,但是并不悬殊。2010年,差距进一步拉大。到了2013年,成都的GDP是西安的将近两倍,彼时,西安市GDP为4884.1亿元,成都市GDP为9108.9亿元。跟河南、重庆等与陕西一起争夺申报自贸区的地区相比,陕西的优势也并不明显。

陕西,不沿边、不靠海,区域发展优势也不明显,在申报自贸区时如何定位、如何建设,一时难以把握。李绍铭说,那时候,他们自己也怀疑,陕西能够申报自贸区成功。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陕西,再一次看到了申报自贸区的曙光。此外,广东、天津、福建等第二批自贸区获批,也再一次刺激了陕西申报自贸区的神经。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对自贸区的理解发生了改变,贸易只是一个主题而言,更多的是要承担国家的战略功能。”李绍铭认为,在深化改革的要求下,不可能只在沿海做尝试,必须深入到内陆,在此背景下,自贸区的申报已经超越了贸易额、经济外向度等基础范畴。

2014年2月,陕西省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设立陕西(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的请示》。此后,陕西按照“边研究、边申报、边改革、边建设”的原则,正式开展自贸试验区筹建申报工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