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价格“托举”年终经济 增长依仗供给侧改革

2016-12-10 11:18:00

 

来源:互联网

价格“托举”年终经济 增长依仗供给侧改革

临近年终,宏观指标性数据连续“示好”。

海关总署12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出口双双超预期回升,出口同比增长5.9%,进口增长13%,增幅创逾两年新高。稍早前,国家统计局1日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16年11月份PMI为51.7%,继续延续上行走势,这同时也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

向好的背后是11月份价格指数双双触及高点。1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3%;PPI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3.3%。

受访经济界专家称,11月经济增长或延续良好势头,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助缓解进出口增长下滑的趋势,尤其此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更多是由于国内“去产能”的结果,目前尚不能就此断定内需真正改善以及实体经济的真正复苏。考虑到国内外发展环境或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显著增多,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也有望保持中性适度。

需求好转或是“暂时”

首个向好指标来自PMI。11 月官方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 PMI 显示出经济持续复苏。2016年11月份PMI为51.7%,比10月上升0.5个百分点,继续延续上行走势,也是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内需增长推动生产活动持续扩张,表现为 11 月制造业 PMI 中生产和新订单指标持续攀升。

对于11月份制造业PMI,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称,这主要呈现出四方面特点:生产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回升,企业采购意愿增强;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3.9%和53.2%,分别比上月上升0.6和0.4个百分点,均创今年高点,采购量指数为52.9%,连续两个月上升;消费品制造业扩张继续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有所改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3%和50.6%,分别高于上月1.1和0.7个百分点,双双回升至临界点以上,且为年内高点。

从不同规模的企业来看,大、中型企业PMI为53.4%和50.1%,分别比上月上升0.9和0.2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4%,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收缩区间,降幅有所加大。

“本轮工业回暖直接受益于PPI回升,大型企业改善幅度最大,尤其是国有大型矿企,工业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也扩散至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记者表示。

但他同时指出,这种受益程度相对有限。并且从驱动因素来看,涨价与下游需求暂时好转难以持续。

11月份非制造业 PMI为54.7%,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上升,为2014年7月以来的高点 。

“ 我们预计由于需求仍显稳固和盈利不断改善支撑企业生产,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或达 6.3%; 11 月投资增长或达 9.1%,推动 2016 年初迄今略增至 8.4%。新出口订单增加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或利于缓解进出口增长下滑的趋势,导致 11 月贸易顺差收窄。”渣打银行分析师申岚发给记者的分析中称。

这从11月份外贸数据获得证实,11月份我国进出口双双超预期回升,释放出外贸回稳向好的积极信号。据海关最新统计显示,11月份出口1.32万亿元,增长5.9%;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3%;贸易顺差2981.1亿元,收窄12.9%。有分析称,全球制造业回暖支撑了出口增速转负为正,但出口复苏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来自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宗商品方面,铁矿石、原油、铜进口数量增速分别比上月回升5个、9个、13.7个百分点。对比各产品进口金额口径的增速,可以发现金额口径的增速回升幅度(6.7个、15.4个、17.6个百分点)明显高于数量口径的幅度,这说明相应产品价格上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口量价回升与国内需求、工业生产、投资继续稳定增长有关,11月耗煤量以及煤炭、钢铁、水泥价格等高频工业指标持续回暖也与之相互印证。”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盖新哲分析称。

“短期来看,整体物价水平仍保持平稳。食品仍然主导CPI,CPI四季度暂时回升至2.3%左右,明年1季度回到2%之下,主要由于翘尾的影响。”潘向东对记者指出。

他同时表示,受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对原材料供给收缩的影响,2016年PPI 加速上行,未来PPI进一步回升的压力仍然存在,但目前PPI对CPI的传导比较有限。在需求比较萎靡的条件下,很难形成新一轮通胀。从经济增长、产能和信用层面,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层面,通胀大幅上行的可能性都较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