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中等偏高收入国家 为何你感受不明显?
中国成中等偏高收入国家 为何你感受不明显?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说,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后期增长阶段,成功跨过了中等偏高收入门槛,正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专家:标准太低
这份报告一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大大的问号也悬在很多人的心里:既然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行列,怎么我们的收入不是中等偏高呢?
有专家解释说,社科院的结论是参照了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按人均GDP,世界银行对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组:
低于1045美元是低收入国家;
高于1045低于4125美元属于中等偏下收入——我国曾经长期处在这个阶段;
而4126美元到1万2735美元就是中等偏上国家;
再往上就属于高收入。
我国在2015年人均GDP折合美元约8016美元,按照这个标准正好处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范围。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指出,百姓感觉不明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苏海南:第一,这是按人均GDP算的,它并不等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因为这完全是两个概念,而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收入会更少一点。
第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内部关系不合理,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分配中,居民收入比重又偏低,特别是全国还有近6000万贫困人口,低收入居民和劳动者占大多数,居民收入中等偏上的人不多,所以大多数人可能感觉不到我们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区分出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别。比如,生产一台电视价值1万元,这1万元就是GDP,但1万元当中,给工人的工资是4000元,那么这4000元才是工人的可支配收入。另外6000元则包括了材料成本、工厂利润、税收、利息等费用。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比较低,按照这个标准,世界上属于中上等收入的国家至少有四五十个。但是中国人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和发达国家几万美元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需一系列改革措施
社科院的报告中还提醒,目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未来可持续的城市化。苏海南则认为,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苏海南: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全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首先要提高两个比重,分别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和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比重,让居民和劳动者更多的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同时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GDP之间的落差,特别是通过改革,理顺分配关系,缩小不合理收入和财产的差距。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到了那个时候,老百姓的感受就会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改革,我相信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