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碳交易市场启动在望 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

2016-05-25 10:22:00

 

来源:互联网

碳交易市场启动在望 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

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时间点的临近,意味着2016年将成为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

自去年9月份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建设统一碳市场相关政策纷纷出台,各地方尤其是7大试点也因应加紧出台相关配套方案。

这预示着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如果2017年下半年顺利建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届时碳交易的规模将快速放大。

所谓建立,即在2017年,交易系统、注册登记系统要完成建设工作,准备就绪;企业能够获得配额的分配——八大行业、18个子行业,都完成了碳排放的核查和配额分配。而企业获得配额,形成碳交易的基本交易产品。另外,碳排放管理条例也已经被国务院法制办列为今年的立法预备项目,最迟将在明年颁布。

实际上,自2011年11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等7个省市获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以来,相关部门一直在为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积极的准备,总结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经验,研究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总量确定和配额分配机制方案》及其他配套细则,确定碳排放权交易覆盖范围等。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蒋兆理副司长在日前举办的“京赣碳排放权交易能力建设交流培训会”上指出,碳市场管控的是碳排放权的配额,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品。让交易双方树立交易信心,确定交易双方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碳市场制度和市场体系能否建立的根本。

在蒋兆理看来,外部环境上,政府管理必须要有保障,除此之外还得有财政的支持。内部环境上,碳市场必须确定覆盖范围,以及确定一个总体目标。另外,还要明确配额分配的基本准则。

有媒体报道指出,未来我国碳市场的交易量将在30亿-40亿吨/年,现货交易额最高有望达到80亿元/年,实现碳期货交易后,全国碳市场规模最高或将高达4000亿元,成为我国仅次于证券交易、国债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专家认为,碳交易市场最核心的理论,就是通过一个透明可预期真实的价格信号,改变市场的供求结构,优化市场竞争结构,从而引导碳资源配置。通过这样的设计管理风险,发现价格,降低交易成本。而要做到上述这些,需要有公开市场操作以及配额存储,还有抵消机制以及准入机制设计,优化市场交易主体、交易产品、交易规则,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稳定的碳市场。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介绍说,前年年底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确定覆盖范围、行业范围、配额总量、重点排放单位,省级发改委根据规定确定本行政区内的重点排放名单及配额分配等,这些都在逐步完善中,并且逐步有了明确的规定。交易活动组织方面,将由国家发改委确定碳交易机构并对交易业务实施监督管理,交易原则上应该在指定的交易机构进行,交易规则由交易机构负责制定,并报国家发改委备案,交易主体是重点排放单位以及交易规则规定的机构及个人,交易产品为配额和CCER。如何维护市场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梅德文认为,形成一个有效、流动、稳定的碳市场,还需要金融化。如果能够制定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标准,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就能够形成一套比行政和财政手段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促进中国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甚至倒逼中国的结构转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