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解读河北蓝皮书:2016年最“难挨”的一年

2016-01-25 11:30:00

 

来源:互联网

解读河北蓝皮书:2016年最“难挨”的一年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21日发布的《河北蓝皮书: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16)》称,受经济形势惯性走低“余波未歇”的影响,河北省经济已经被“拖”到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据一财网报道,研究显示,在国内新常态背景下,河北省经济增速明显换挡,2015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5%,这是河北省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跌破两位数后持续回落并再次跌至7%以下。这种态势,低于河北省“十二五”时期增速确立的8.5%以上的预期目标,也低于目前全国7%的增速水平,还低于东南沿海地区8%~9%的经济走势,更低于贵州、重庆两位数的超常增长。

“这就意味着,短时期内,河北省要完成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困难极大。”蓝皮书预计,2016年是河北自2012年低谷以来最为“难挨”的一年,预计GDP增速6.5%~7%“低姿态”平稳运行。

“6.5%~7%的增速水平,是河北省2016年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蓝皮书说,尽管2015年的增速比2014年一季度提高了两个多百分点,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一大批大型企业的市场“退出”以及新旧产业动能转换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各种风险和压力,特别是受经济形势惯性走低“余波未歇”的影响,事实上河北省经济被拖到了一个正值寒冷的“冬天”。

蓝皮书称,综合考察国内外经济环境与省内经济走势,可初步预见,2016年,河北省GDP增速不再会大起大落,而是在2014年下半年基础上继续以“低姿态”平稳运行。如果全省经济形势不出现大的意外或变数,6.5%~7%作为全年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或成可能。

据2015年上半年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全国有21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仅河北省略低且处于全国倒数第五位。这组数字基本支持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对河北省2016年增速水平保持在6.5%~7%的分析预测与初步判断。

蓝皮书称,之所以有如此保守的考量,客观上受限于三大主因:新旧产业接续不力,动能转换尚未完成;亏空大,花“大钱”的地方多;外部环境不给力,经济复苏难逆转。

蓝皮书称,在全国“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总基调下,河北省较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多出一个“环境治理攻坚期”,这是河北省经济新常态下“四期叠加”的总体特征。“四期叠加”规定了河北省除了要应对过去因超高增速带来的产能过剩这一“后遗症”,还要下“血本”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带来的风险与压力,更要为环境修复支出高昂的经济成本、技术成本和资金成本,河北省未来面临的环境治理、节能减耗的边际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不得不提及的是,有研究显示,从以钢铁和煤炭等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效益的大幅度下滑以及轻工业发展仍受制于融资困难,加之全省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主要经济指标多数“缩水”的情况来衡量,河北省未来经济发展将会举步维艰,超越7%的增速目标,已不切合实际。

此外,2015年,河北环境问题虽有缓和,但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蓝皮书预计,2016年河北省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的力度将会继续加大,同时,环保的重心将逐步向建设生态环境支撑区、循环经济低碳排放区、湿地保护涵养区、草原保护生态功能区转变。

工业排放、建设粉尘和汽车尾气是形成大气雾霾的三大主要来源。蓝皮书认为,河北治理大气污染应以这三项为重点,实施责任攻坚工程,把住出口关,力争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增大环境监管渠道,鼓励民间力量参与环境监督,提高空气质量的监测精度,防治夜间隐蔽处偷排,及时掌握和控制排放源。

蓝皮书同时建议,河北尽快完成全省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计划,明确生态功能区生态边界,以此为根据,依据国家生态补偿的有关政策,对生态功能区实施切实的生态补偿。省市生态补偿应纳入政府当年财政预算,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使生态补偿制度化、常规化。

制定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科学划定生态修复和生活补贴支出比例。依托京津冀协同治理环境的有利时机,与北京、天津签订生态补偿框架意见,分区域、分专项实施生态补偿,京津冀共同承担京津冀区域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战略任务。

数量众多、幅度广大的生态环境支撑区是保障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条件。但目前,这些生态环境支撑区保护乏力,资金缺乏。蓝皮书说,建设好生态环境支撑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京津冀三地政府需要把支撑区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并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确定比例,保障每年均有所增长,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目标。政府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依靠实力强、技术精的公司承担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建设任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