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供给侧”的税改

2016-01-03 09:58:00

 

来源:互联网

“供给侧”的税改

走过全面深化改革的2015年,“六税一法”的靴子终究要在“十三五”落地。在中国改革转向供给侧需求的当下,2016年顺理成章成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作为财税改革风向标的财政部,选择在2015年收官之际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不同以往的是,今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更强调要加大财税、金融、国企、社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新常态下,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原因,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促进发展动力顺利转换。

在此背景下,2016年的税制改革在围绕供给侧展开的同时,“六税一法”也将有更具体的改革内容,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尚未完成的营改增,市场预测会成为供给侧改革中一项重点内容。

改革遗留

税制改革“十二五”收官之战美中不足,营改增的推迟足见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艰难博弈。据悉,根据“十二五”规划,“营改增”本应在2015年完成,并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但却因个中缘由,这一计划或将推迟到2016年。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在税制改革中,目前只有增值税一个税种在具体实施层面有实质性进展,其他大多没有推进到实践层面,有的还处在方案论证和研究阶段。“改革的目标是要增加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建立科学合理的税制结构是必然趋势。”

2015年12月28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楼继伟则表示,下一步营改增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的交通运输业、电信业、邮政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消费税、资源税、个税改革稳步推进。

一直以来,营改增在“六税一法”改革中是第一个被认为会在2015年实现完美收官的税种。之所以得到这么高的关注度,一方面在于中国税制结构的科学化进程,营业税在合适时间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规律不可更改;另一方面是中国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营改增作为一项减税措施真正实现了企业减负作用,其减税效果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在2015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410万户,全年有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带来税负不同程度的下降,合计减税规模达1918亿元。而2013年,全国减税总额为1402亿元,其中95%的试点企业实现减负或税负无变化。

对于企业的减税效果,高培勇认为,如果“营改增”能够按计划全面完成,再进一步实行增值税税率减并调整,减税额度会提高到9000亿元,甚至1万亿元。

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矛盾是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全面减税能否继续推广?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935亿元,比2014年同期增长8%,同口径增长5.7%。全国、中央、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幅分别比2014年同期有所回落。

财政部相关人员解释称,主要受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下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以及加大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力度等因素影响。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分析,目前看财政部对营改增改革的推进脚步并没有暂停,只不过要综合考虑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因素,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权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改革的推进进度。

供给侧调整

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影响对未来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引起了各界重视。

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楼继伟表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加大财税、金融、国企、社保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