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养老院盈利难探因
民营养老院盈利难探因
【中国经营网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也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目前,中国不少民营养老企业生存艰难。“政策虽好,现在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钱、地、政策是众多民营养老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
更加值得玩味的是,目前很多民营养老院因为资金少或规模小,达不到硬件、人员方面的要求,被挡在了医保的门外。一位养老院院长坦言,养老机构纳入医保政策在落实上限制太多,“10%的医生、核磁共振,其实用处不大。养老院最主要的是抓好慢性病康复”。另外,在人工成本过高、购置器械投入过大的情况下,他坦言自己“承担不起”。
据法制周末报道,“9年了,我兜里没有一分钱进来。”
近日,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普乐园爱心养老院(以下简称普乐园)院长闫帅如是说。
普乐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从父母手中接过它时,闫帅才19岁。如今,昔日的大男孩成为了“中国养老圈内最年轻的院长”,他的养老院也开了第二家。
然而,这些年来,规模的扩大、投资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闫帅的养老事业已经进入顺风顺水的阶段。他算了一笔账,进出相抵,“一年只能省下四十万元,平均一个月赚3万多元”。但这其中还没有包括入住老人的意外风险。“我现在还吃着官司,又是几万(的开支)。”
在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多位民营养老企业主看来,闫帅的烦恼带有一定普遍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也在一次讲座中提到,目前,中国不少民营养老企业生存艰难。“政策虽好,现在民营养老机构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钱、地、政策是众多民营养老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入住率高盈利也难
对闫帅这位年轻的养老院院长而言,尽管国家面临老龄化社会形势严峻,但普乐园入住率低,一度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
普乐园建设之初,除了一次性承包土地的开销,用在翻整、建设方面的资金就有七百多万元。闫帅一家为此还借了200万元的外债,并将家里做物流生意赚的钱也都贴补了进来。
尽管投资不少,但普乐园开办后却并不叫座,经营也举步维艰。为了提高入住率,闫帅不得不从广告推广上寻求突围。发传单、贴小广告、口碑式营销等,都是他用过的办法。他甚至还去电视台做节目,只为把普乐园这块牌子打出去。
几番努力之后,依然留不住人。为此,闫帅寝食难安。后来经过市场调查,他认定为老人提供标准化康复服务才是养老机构的出路。
于是,闫帅继续投资,对普乐园进行大规模改造。
由于最早的《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2010年才出台,2007年,他照着鹤童养老院(天津一家起步较早的养老院)的方式进行房屋改造,增加大量坡道,购买医用床。此外,他还设置了标准化护理、人员使用流程,建立了相关网站,并聘用专业的销售人员。
这些改造最终收获了回报:普乐园的入住人数从他刚接手时的个位数上升到三位数。不过,入住率的提高却没有带来预想的经济效益。据闫帅介绍,普乐园的收入包括老年人入院费和政策性补贴,支出则主要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设施折旧、升级改造等。两头相抵,所剩无几,还要为在养老院发生意外的老人支付相关费用。
艰难生存的普乐园并非孤例。
王新光是一家名为“阳光”的公办民营养老院院长,他发现,“按照正常投入和运营,民营养老院入住率若能达到70%以上,前3年也肯定是赔钱,如果运营得好,3到5年能达到收支平衡。五六年以上才能谈收益,但也仅是微利”。
未富先老的入住者们
杜鹏曾经对多家基层养老院进行调研,他认为,面对“未富先老”的国情,民营养老院往往面临利润低的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物价上涨、工资上调,然而养老金却相对增长缓慢。除了少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大部分企业职工的退休金维持在较低水平。
一份来自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目前89.2%的被访者及其配偶以退(离)休金为主要收入来源,70.8%的被访者自评经济状况为大致够用。约14%的老人则表示“经济困难”,只有15%的老年人认为“比较宽裕”。2012年被访者的月均退(离)休金水平为2532.8元。
“就是这些普通收入的老人往往会成为我们的客户。”王新光分析,按照中国堂前尽孝的传统养老观念,健康老人一般选择居家养老;退休金较高的机关事业单位老人倾向于选择请保姆一对一服务;生活极其困难的老人,由政府统一管理。一般收入的老人在面临高龄、失能、半失能的时候,才会选择机构养老,即入住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