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组织为何存在感变弱?
世界经济组织为何存在感变弱?
【中国经营网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加剧变化,新兴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它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不愿再简单地依附于美国主导制定的旧有规则。”陈凤英认为,这是导致全球性世界经济组织影响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专家分析认为,在当前各方力量博弈、利益诉求多元的国际经济舞台,全球性世界经济组织现有体制的缺陷暴露得更为清晰,其想要一家独大、用一套规则包打天下的旧有模式已越来越难走通。
值得玩味的是,《金融时报》指出,世界银行官僚的审批流程正日益受到大型新兴市场的排斥,而WTO的谈判框架也面临着让“最简单的事情都变得无比困难”的尴尬。如今,即便是同为主导者的西方国家内部都因利益分歧而意见分化,此前西方七国集团(G7)在加入亚投行问题上的迥异态度就是典型。
据人民日报报道,随着中韩自贸协定于6月1日正式签署,历时10年14轮谈判的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这一协定不仅将成为拉动中韩两国各自经济以及双边经贸关系的新引擎,更是区域经济合作热的最新例证。
与此同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全球性世界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存在感却似乎正在逐渐变弱……
巨头走到十字路口
如今,曾经的世界经济组织巨头们正在遇到的,可能是自创始以来都未曾经历的状况。IMF、世界银行和WTO在许多问题上,长时间难以取得重要进展。
WTO多哈回合谈判自2001年启动以来,历经15年“长跑”,始终走走停停,难有突破性进展。而在经历了连续12任美国籍的行长之后,世界银行如今发现,自己正在艰难地重新界定自身角色和地位。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重要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面临着份额改革难以推进的僵局。
这些在二战后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构建的世界经济组织,它们所定下的诸多规则,还将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世界,但与此同时,各国间甚至区域间经济如何合作却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巨头们艰难寻路的时候,多元化的区域经济合作已在世界各处遍地开花。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目前世界经济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这里正在继欧元区、北美自贸区之后掀起又一轮区域经济制度安排的高潮。
除了自贸区建设之外,近年来,区域合作的形式日益广泛。无论是金砖银行、亚投行还是各国间的共同市场,这种范围相对较小的合作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也使曾经“一统江湖”的全球性世界经济组织倍感压力。
去年,在设立金砖银行的倡议提出之时,俄罗斯财长安东西卢安诺夫就称,金砖国家是在努力创造一个迷你版的世界银行和迷你版的IMF,不少人也从那时开始担心由世行和IMF所象征的世界秩序即将崩溃。
一家独大已行不通
曾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全球性世界经济组织,如今为何面临如此尴尬?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加剧变化,新兴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它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不愿再简单地依附于美国主导制定的旧有规则。”陈凤英认为,这是导致全球性世界经济组织影响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