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自贸区牵引“一带一路”

2014-12-20 10:16:00

 

来源:互联网

自贸区牵引“一带一路”

张家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正进入务实合作阶段。

12月14~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和泰国三国,正式吹响了中国“一带一路”外交全面推进的号角。据了解,李克强总理将主推“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合作组织实现对接,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中国—中东欧乃至中欧合作。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等多位受访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一带一路”战略有望在2015年全面落实铺开,预计很快会有规划方案或指导意见出台。近期以铁路建设、核电合作等为主的一批基建项目有望实质性落地。

此外,“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有望进一步推动国内更多的双边、多边自贸区落地。

“一带一路”务实合作

自从2013年8月国家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之后,在高层推动下,2014年,“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持续升温。

分析人士指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与世界对接的桥梁,将分别从陆路与水路予以贯彻。李克强总理此次出访,从陆路而言,主要是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上海合作组织实现对接,既让上合组织获得了发展的新动力,又开启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安全建设进程。从水路而言,作为连接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望获得更多具体实践。

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以铁路建设为主的一批基建项目有望实质性落地,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热点。

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一带一路”所在的国际建筑市场占比有70%,市场容量较大。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有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国内建筑业呈现下滑趋势。同时,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将解决阻碍基建走出去的融资瓶颈。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有望于2015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对接、自贸区建设、金融层面的合作等将成为重点。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提,货物、人员和信息的交流都要依托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没有这样的网络,就难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表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合作,不仅能够为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也有助于获得早期收获。

据了解,中泰两国之间早有合作建设铁路意向,随着泰国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中泰铁路合作再上日程。12月4日,泰国立法机构已批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由中国参与修建泰国境内总长867公里,投资总额106亿美元的铁路。

陈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同时又是包容性最强的对外开放平台。尽管涉及到国际国内的面非常宽大,内容丰富,但核心首先是推动交通、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特别是在建设大通道,实现与周边国家软硬件的对接方面。

根据初步规划,“一带一路”将涉及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一旦获批将极大刺激沿线省区的经济发展。

或将建设更多双边、多边自贸园区

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据了解,作为广东、天津、福建三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新载体,三个自贸区将各有侧重点。广东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加强粤港澳合作,带动珠三角地区发展,其起点相对较高,在高端服务方面有较多投资机会;天津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面对东北亚市场,航运、金融租赁有较强优势;福建则主要发展台海贸易,在与我国台湾企业开展深入交流、合作方面有优势。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是‘一体两面,相互配套’的关系,将共同构成我国新对外开放格局,前者侧重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而后者则以降低贸易门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域内经济一体化为主要内容。”陈耀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开放需要便捷的政策平台,这就为设立更多的双边、多边自贸园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亦认为,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区域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应当鼓励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更多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促进制度和政策层面的互联互通。

易鹏告诉记者,“一带一路”主打开放型经济,自贸园区建设将成为“一带一路”内外联动的重要抓手,上海、天津、广东、福建“1+3”自贸区构建完成后,未来不排除会在中西部地区设立更多自贸区。

事实上,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自贸区建设已进入决策层视野。12月27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表示,加快沿线地区自贸区建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支持在有条件的国家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与更多沿线国家探讨建设自贸区,促进经贸畅通。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方向已经逐渐清晰,即以自贸区战略为切入口,与周边国家构建利益共同体,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个自贸协定,包括中国与东盟,以及中国与新加坡等国家的自贸协定。

易鹏、陈耀等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是加快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意味着将来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加快推进区域多边、双边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同时,陈耀分析认为,通过内陆沿边开放也是解决国内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途径。“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缘于我国长期推进的沿海开放战略,造成内陆进出口贸易不畅,发展受限。”

“自由贸易园区可以更多一点,在地域设置上也有必要更均衡一些。”陈耀告诉记者,“特别是要多考虑向西开放,自由贸易园区的设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依托中心城市的保税区等设施,构建更加多元的自贸区平台,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互呼应,相互协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