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据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多数据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确定五项工作任务,定义新常态九大特征,强调重点实施三大战略…… 12月11日闭幕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果可以简单用这些数字来总结。然而,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却很难单独用数据就能概括。
此次会议期间,11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也密集披露: 率先披露的11月进出口增速也均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1.4%,创下5年新低;同时,PPI同比下降2.7%,也是连续33个月同比负增长。受访经济界专家称,从CPI和PPI未来走势看,我国已现通缩隐忧,并且由于受产能过剩影响,PPI可能或将长期负增长,这些宏观数据都显示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
在此背景下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的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从会议上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显示:稳增长回归成为首要经济任务,但与此前不同,通过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实现稳增长的主要方式。
通缩隐忧
“新涨价因素的减少,主要是受天气、季节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对于11月份 CPI数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称。
相比CPI,11月份PPI环比、同比降幅都有所扩大。“短期主要受到国际油价大跌影响,但PPI负增长仍将持续,因为长期因素将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
截至2014年11月,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已连续33个月负增长。其中在11月产能过剩相关领域如黑色金属矿采选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继续下跌。从发布的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数据看,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6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6个行业持平,18个行业下降,尤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等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有所下降。
“11月石油和天然气、成品油、化学原料和制品分别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0.1、0.1个百分点,三者合计影响0.4个百分点,占总降幅的80%。”余秋梅解释。
“实体经济增长疲弱导致通缩压力持续攀升。目前,PPI连续33个月同比负增长与CPI同比数字创下了5年来的新低,通缩已经成为了物价的主要风险。而造成这一切的是实体经济的弱势。从已发布的11月贸易数据来看,国内经济增长的动能仍然疲弱。”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
记者统计公开资料发现,此轮PPI负增长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少见。上一次是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也出现过通缩现象,但持续时间没有如此长。
“虽然2008年出现过通缩现象,但国家出台了稳增长措施,数据不久就回暖了。”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向记者介绍称。
但范为提示,现在所不同的是2008年通缩没有产能过剩问题。
早于物价数据披露的进出口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过剩产能对于实体经济的拖累。 海关总署12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1月进出口总值3688.5 亿美元,同比下滑0.5%,为今年4 月以来的最低值。其中,出口同比增长4.7%,进口同比下滑6.7%。尤其11月进口数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这是继8月之后再度同比负增长,从进口商品类别来看,尤其对铁矿石、原油、塑料等工业原料的进口数量增速回落。这与11月中采PMI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进口分项指数纷纷回落所反映的情况一致。这表明内需不足、经济仍较疲弱。
“中国通缩的风险上升,而本轮通缩风险的根源是过去一段时期内需增长受到抑制和货币政策偏紧累积的作用,需要更多采用货币和其他总量性扩张措施主动治理。要遏制当前的通缩隐忧,货币政策加大放松力度才是根本。”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近日称。
经济动能转换起航
决策层显然注意到了通缩隐患。
在为2015年经济发展定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台的五大目标中,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被列在首位——“稳增长”再度回归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