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越降亏损越多 成品油调价机制再引争议
油价越降亏损越多 成品油调价机制再引争议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11月1日零点起再度下调汽柴油价格。这也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史无前例地迎来“七连跌”。国内油价变动的最大推手来自国际油价变动。国际原油价格自6月份以来跌幅25%。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油价大幅度下跌,不仅未能给中石油、中石化的炼油化工业务带来成本优势,反而让企业的利润受到严重冲击。
有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跌,也暴露出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在的多个问题,后期定价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两桶油”利润受重挫
据了解,自从7月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下跌之后,国内多数炼厂库存较高,炼油企业的利润下滑明显,这给包括“两桶油”在内的多家油企的炼化业务造成了较大影响。
10月30日,中国石油(601857.SH)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石油共加工原油746.4百万桶,其中生产汽油、柴油和煤油6800.8万吨。从经营利润上看,炼油业务扭亏为盈,实现经营利润25.67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113.22亿元。
虽然中国石油在三季报中强调了炼油业务的“扭亏为盈”,然而记者通过中国石油的三季报和半年报对比后发现,受累于原油价格的下跌,公司的炼油业务和化工业务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快速的下滑。
根据中国石油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原油加工量500百万桶,其中气、煤、柴油产量为4599.4万吨。然而在上半年,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43.55亿元,化工业务经营亏损77.90亿元。
这意味着,中国石油在第三季度生产了2201.4万吨的气、煤、柴油,炼油板块亏损了17.88亿元,同时化工业务在三季度亏损超过35亿元。三季度炼油和化工板块的巨额亏损,进一步拖累了中石油业绩。
随后,中国石化(600028.SH)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炼油板块实现收益111亿元,而在今年上半年该板块收益已经有98亿元——虽然未出现中国石油的亏损状况,但中国石化的炼油业务在第三季度盈利出现明显收窄,收益仅有13亿元。
“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炼厂的炼油利润和油价呈正相关。” 安迅思息旺能源资深研究员张叶青告诉记者,虽然原油价格下跌会使炼厂成本降低,但是整体对企业弊大于利。原因在于,原油从装船到交付炼厂,一般需要的时间在1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而从炼厂加工完成送往加油站还需要时间,这就和汽、柴油调价周期产生了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使得炼厂更容易在油价上涨的时候转嫁成本,而当油价下跌的时候,炼厂前期的原油采购成本将无法在当前的成品油价格中得以体现。
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以中石化华南炼厂为例,其在6月中旬加工阿曼原油利润为266元/吨,但截至10月22日,这一利润为81元/吨,下滑幅度近70%。
地炼企业夹缝生存
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两桶油”这样的大型石油企业,在中国存在的众多地方炼油企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卓创资讯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山东地炼企业加工胜利油田的原油,还能维持每吨50~180元的利润。但是在4月份以后,原油加工利润就不断亏损,9月中旬的平均利润创下了每吨亏损150元的新低。受利润下滑影响,地炼企业开工率在三季度的开工率一度跌破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