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观点 >

基建“托底”难成长期动力 上千亿“输血”实体经济未见成效

2014-08-16 10:18:00

 

来源:互联网

基建“托底”难成长期动力 上千亿“输血”实体经济未见成效

无基建,不复苏。

8月13日连续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与信贷等经济数据齐齐下滑,让市场感受到二季度所体现出的“企稳”似乎并不牢靠。

基建投资的放缓成为看得见的直接原因。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本属“托底措施”的政策被高度依赖,显示新兴经济尚未实现规模以对冲房地产等行业的趋势性下滑。

显然,继续投资是“停不下来”的节奏。不过7月财政收支增速均出现回落,“宽财政”或难以维继,下半年主要靠货币政策发力。央行二季度执行报告中淡化经济增速,而强调风险的指向,基建投资的增长或受到资金来源的制约。

在受访经济界人士看来,此轮投资潮有望持续到年底。

基建投资主导复苏

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7月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6月17.5%回落至15.6%,跌幅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基建、地产和制造业三大类投资增速都有所下滑。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分析认为,主要是稳增长边际力度减弱导致基建投资不足以对冲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的颓势。

来自民生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各项投资中,占总投资22.8%的基建投资增长最快,是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的主要动力之一。

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另一个现实:除了基建之外,实体经济的复苏依然偏弱。

已经披露的数据中,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仅增加了2731亿元,增幅为6年来最低;新增人民币贷款中,7月非金融企业的短期贷款大幅下降,而票据融资大幅增长1726亿元。“这反映的是实体融资需求不强,银行只能选择通过风险小、灵活性强的票据贴现完成央行逐月下达的信贷额度。”管清友分析。

在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看来,鉴于7月工业改善基础尚不牢固、地产投资依旧低迷,经济增长的根基仍然不稳,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而7月货币信贷数据的低预期更将为未来工业增长带来负面冲击。

稳增长政策让国有企业——增加值继续提速,但稳增长政策尚未带动经济全面回升,股份制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增加值的小幅回落;分产品看,水泥生产7月提速,但发电量、粗钢、汽车等产品同比增速均小幅下滑。“种种迹象表明,稳增长带来工业生产改善的基础仍然不牢固。”徐高表示。

然而,房地产行业的趋势性走低还未停止。7月单月地产销售增长从上月的-0.2%下滑至-16.3%。同时,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3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7%,增速比1~6月回落0.4个百分点。这是今年2月以来,该指标连续6个月下滑。

“在实体经济还未形成稳定的增长趋势时,至少从中期来看,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而言,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清友说。

“当前经济虽有回升,但仍面临下行压力,下半年仍需出台刺激政策稳增长,因而此轮投资潮有望持续到年底。”民族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陈伟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

资金瓶颈将制约投资增长

只是,在房地产低迷导致土地出让金明显减少,以及财政收入与支出增速的放缓情况下,基建是否能够担当起“托底”经济的重任呢?

在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分析看来,这种主要靠基建投资的高增长在下半年难以持续,并且还将受到资金来源的制约。中国指数院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7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475亿元,环比减少15%,同比减少49%;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增速已从去年的44.6%大幅降至26.3%,政府性基金在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下显得捉襟见肘。

和五六月份相比,7月财政收支增速均有回落。来自财政部网站8月11日数据显示,7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6.9%,较6月增速(8.8%)下滑。其中,地方增速快于中央;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地方收入增速9.1%。

“后几个月,受扩大营改增增加减税、去年收入基数逐步提高等因素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仍较困难。”财政部预计。

7月全国财政支出10256亿元,同比增9.6%,这与今年6月份财政支出增幅高达26.1%比较,增幅明显回落。7月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增速均有回落,地方财政支出从上个月的同比增长28.3%回落到本月的9.3%,中央财政本级支出由上月同比增长12.3%回落到11.7%。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