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的人们
“归来”的人们
死亡无处不在,但它并不是灾难唯一的终点。
在地震横扫龙头山镇所有的村镇之后,跟随着各路救援大军一路进入灾区的还有从全国各地匆匆赶回来的数千名龙头山镇村民。
在“回家”这一强大信念的支撑下,他们用尽一切交通手段和方法,只希望能早一分钟回到破碎的家园。
25岁的邓国波和同行的17个银屏村乡亲用了三天从郑州马不停蹄赶回了家乡。
邓国波14岁跟随村里人外出打工,已经整整在外漂泊了十年。十年间他多次从打工城市出发,走上漫漫回家路。但这一次回家是他经历最复杂漫长的一次。
在地震发生后10分钟,正在郑州建筑工地上打工的邓国波接到了邻居江林的电话。巨大的灾情,让他知道回家刻不容缓。
17个同乡人决定买机票第一时间赶回昆明。但昆明的机票已经卖完。于是一行人又迅速转战郑州火车站,买到从郑州到贵州六盘水的K337次列车——从六盘水回家比从昆明要更节约时间。
8月3日晚8点26分,17个年轻人急促地冲上了火车,站到了过道之上——他们没有买到卧铺或座票。在接下的31个小时里,邓国波和16个同村人硬生生站了一路。“站到后面,感觉脚都不属于自己了。实在挺不住大伙儿只能轮流到车厢连接处去坐一坐。”
在8月4日凌晨4点,在夜色中赶到六盘水的一行人又在火车站外花了1700元包了两个商务车往鲁甸县城赶。但在行进了5个小时之后,由于担心超载被查,两个包车司机把17个人卸在昭通中水县城。邓国波等人又只得从中水县城坐中巴车赶往昭通市。最后在昭通市包了一个车回鲁甸县城。
在县城里,邓国波发现,跟随着救灾队伍往龙头山镇方向前进的还有大批和他一样埋头赶着回家的。“人群像波浪一样,一拨一拨往山里赶。”
人们背着简单的行李——大多数就是一个破旧的背包,在灾区救援的车流中穿插前行。因为交通管制,绝大多数回乡者从露点县城开始,开始用脚一步一步走回数十公里之外的家。同时他们还必须忍耐沿途塌方所带来的阻滞。一直到8月5日下午6点半,邓国波一行人才回到龙头山镇上。
回到距离镇上20公里外的银屏村家里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邓国波一把抱住黑夜里守候在院子废墟里的母亲陈爱蓉。在回来的路上,为了打通家里的手机,他整整拨打了100多次,直到手机停电关机。
母亲在地震中无恙,父亲只是被山上滚落的石头轻微打伤了小腿,有些红肿。但他的家族里十个人遇难,光是距离他家一公里外的姨爹姨妈一家就在地震中死了六个人。邓国波的回家,让这个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家庭情绪稳定了许多。25岁的邓国波已经成长为家里的主心骨。他将在未来的灾后日子里支撑和照料父母以及13岁的弟弟。
从地震当天开始,回家的人流就不分昼夜出现在了从县城到龙头山镇的山道之上,一直持续到8月7日才开始减少。无论是白天还是漆黑的深夜,无论频繁的余震,还是时不时出现的滚石滑坡,从鲁甸县城到龙头山镇各村落数十公里的山道回家的身影未曾断过。
深夜之时,站在龙头山镇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四围黑暗高峻的丛山之间,总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亮,持久不灭。
这些光亮像夜空中微弱的星光,照亮夜行人回家的路途——纵使这个家已是破碎不堪,伤痛难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