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国家队”扩容 乳业审查趋严了吗?
奶粉“国家队”扩容 乳业审查趋严了吗?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自去年以来,乳品行业的各类审查、认证日趋严格,这让乳品企业的投入资金剧增,斥巨资获得的许可认证,会不会让消费者买单呢?而乳业审查趋严的结局能否让土洋奶粉都满意?
乳协推第三批“国家队”奶粉名单 光明终入选
连续两次的未能入选乳协奶粉推荐名单,让光明这个自视身价颇高的企业难以“自抑”。继去年9月、今年1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先后曾牵头举办的“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发布会”后,中乳协6月13日在北京再次发布第三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发布会”。在此次发布会上,光明旗下婴幼儿配方乳粉“光明优幼”终于如愿入选。除光明外,此次乳协推荐的新品还有雀巢、大庆、哈尔滨太子、黑龙江龙丹、上海花冠、美庐等6个品牌。
乳协推广国产婴幼儿乳粉品牌一览:
第一批伊利、蒙牛雅士利、完达山、飞鹤、明一和高原之宝
第二批北京三元、浙江贝因美、西安银桥、上海晨冠、辽宁辉山、西安百跃
第三批光明、雀巢、大庆、哈尔滨太子、黑龙江龙丹、上海花冠、美庐
如何入围“国家队”?公关必不可少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自第一批名单公布后,入选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就被媒体称为“国家队”,中国乳制品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则表示,从来没有所谓的“国家队”之说。
事实上,对于“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发布会”,曾有消息指出是“奶粉国家队”亮相会,上榜者将获得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支持,并有可能分享300亿元兼并重组扶持资金。去年,第一次召开新品发布会之后,上海、北京乳企龙头光明与三元随后便展开政府公关,一些地方中小型乳粉企业,则四处打听政策细节,抱怨政府不公平对待,想方设法要求加入所谓的“奶粉国家队”。而此次发布会的介绍,也让在第一次新品推荐会上未入选的两大液体奶巨头北京三元乳业和上海光明集团终于如愿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乳协新品推荐会举办不久,未能入选的光明和三元“各显神通”,向工信部和中乳协“公关”,希望入选。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在第一次新品发布会举办不久,光明集团宣传部部长潘建军就匆匆赶到北京,潘建军对外表示,光明集团对乳品“国家队”一事毫不知情,因为光明是农垦系统出身,对口的政府部门一直是农业部农垦局,和工信部方面接触并不多。“这次来北京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非常看重婴幼儿奶粉生产”。
耐人寻味的是,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乳企高管透露,第一次发布会此前定下来的并不是新品推荐会,而是“奶粉国家队”见面会。但奶粉国家队的说法被媒体曝光后,乳协和工信部承担了巨大的压力,除舆论指责这种做法是干涉市场竞争外,许多地方企业更是纷纷上门兴师问罪,在此背景下发布会主题才变成了首批国产奶粉新品推荐会。
最有力的反驳是,虽然乳协方面对于该说法极力否认,但在首次“新品推荐会”上,新品不新则成为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除光明外,北京三元也是火速启动了“奶粉战略”,在第一次新品推介会举办前夜,三元发布公告称,将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建设一个年产5万吨的乳粉加工厂。
乳企斥巨资改造 声称闯关“最严审查”
事实上,近来对乳品企业的各项审查均有趋严的趋势,除了所谓“奶粉国家队”的称谓,乳业新许可证的审核也更加严格。而为顺利拿到新许可证,众多乳业投入巨资。
据新京报的报道,飞鹤乳业5月27日透露,截至目前,飞鹤旗下6家工厂全部通过新生产许可证审核,为通过此次审核,改造资金约为1亿元。多美滋日前亦透露,为通过新的生产许可证耗资几百万元,包括多美滋在内,上海4家企业为通过该审核的改造资金超过1亿。
2013年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严禁委托、贴牌和分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对婴幼儿奶粉的配方和宣传也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今年5月31日之前完成对现有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的换证审查工作,并同时对外公布通过审查换发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产品名录。该审核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
据了解,包括伊利、蒙牛、多美滋、惠氏和飞鹤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通过新生产许可证的审核,且部分企业为通过审核耗资巨大。
飞鹤乳业称,公司旗下6家工厂全部通过新生产许可证的审核,成为业内获证工厂最多的企业之一。而为通过审核所耗费的改造资金上亿。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说“上亿的资金主要是用于按照行政要求进行改造,增加检测设备、增加工艺、增加内控管理。”,这些成本将通过内部管理、乳清业务、扩大市场份额等方式去消化。
据报道,包括多美滋、晨冠、花冠、纽贝滋在内的沪上四家企业为通过新生产许可证,共投入1亿元进行规模不等的整改和改造,四家企业停产改造时间都超过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