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谈判十年路
中俄天然气谈判十年路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5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东线管道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虽然还有不少细节问题仍待完善,但这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历经十年之久的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有了巨大的进展。
21世纪经济报道对此报道表示,中俄天然气谈判历经十年,终于与5月21日签署了相关协议,然而据中石油总裁汪东进所言,谈判还有未尽事宜,仍需双方人员的努力。
报道表示,中国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和汪东进都是21日晚23点后才匆匆由沪返京的,此前几小时,周吉平刚代表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简称俄气)总裁阿莱克斯·米勒共同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
但这并不意味着谈判的终结,“协议未涉及预付款,俄方确实提出了这个要求,但是预付款比较复杂,需要政府批准,但是不排除下次谈判中涉及这个问题”,汪东进坦言。
报道同时还表示,在更早前有外媒称,谈判合同达成前,俄方一度要求中方每年提前支付下一年度的购气预付款——目前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要求就是提前支付,或以此前中俄管道石油贸易那样,以贷款换天然气。
对此,有中石油人士认为,这两种方式对俄方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在目前俄与欧盟因乌克兰问题发生矛盾,俄国内资本大量外流的情况下”,中石油无承诺预付费或贷款无疑是维护了中方的利益。
“由于2015年底气源地恰扬达气田和向中国输气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才开始动工,因此中俄之间还会就细节进行磋商,不排除俄方会继续就这个问题向中方施压。”上述中石油人士称。
但是,中俄天然气供应的大局已不可逆转,中方获得了“在中国市场上是有竞争力价格”成为定局。
不过,针对此事,环球时报也报道表示,中俄天然气谈判之所以持续10年,价格问题是最主要的障碍。经过多轮谈判,定价原则、价格公式、价格与石油市场的捆绑关系等难题都被双方一一攻克,但价格始终谈不拢,曾经一段时间内,中方的立场是,每千立方米天然气不能高于300美元,因为中国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口天然气均价在每千立方米200美元左右,且中国国内开采的天然气也价格不高。而俄方的立场是,每千立方米低于400美元就不谈了,因为俄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价格接近这个数字,而向中国出口,气源只能选择地质条件恶劣的远东,采气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大高于供欧洲的气田,且还要新建管道。加上俄方一直以来坚持气价与石油价格挂钩的方式,而近年来石油价格持续走高,这使中方更难以接受俄给出的气价。
历经十年谈判,双方在价格上的分歧在一点点缩小,但就在5月20日普京访华前,中俄双方在每千立方米天然气的价格上仍有70美元的差距。20日,在中俄元首的见证下,中俄双方签署了能源、电力、航空、通信等多份合作文件,其中并没有天然气大单,这也能说明当时双方并没有谈拢。而据环球时报了解,在普京访华过程中,俄方为了促成天然气协议的最终签署,提出对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拟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免除资源开采税,并要求中方也给予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税收优惠,从而让中俄双方的企业能够缩小价格差距。据悉,中俄双方20日关于天然气供销合同的谈判一直持续至北京时间21日凌晨4时才明朗,所有基本问题全部解决。21日亚信峰会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和供销合同两份文件,让本以为中俄此次还是签不成天然气大单的各国媒体大吃一惊。俄媒体普遍分析认为,此次协议是在俄面临乌局势压力和输欧天然气萎缩,以及中方亟待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的压力下达成的。
此外,报道还表示,管道建设也是牵绊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另一难题。令双方纠结的问题一是在于通过哪条管道输送;二是如何分担管道建设成本。对此,报道援引消息人士透露表示,此次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将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送。该管道将是完全的“俄罗斯制造”,俄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米勒23日已下令要求俄气下属开采、管道、地面设施建设等所有相关企业立即启动对华供气项目的落实工作。据悉,俄远东的恰扬达气田和科维克塔气田将是对华天然气供应的资源基地。按照俄方的说法,恰扬达气田位于萨哈共和国南部,可开采天然气储量为1.24万亿立方米。而科维克塔气田拥有1.9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储量。
事实上,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还表示,在中俄天然气协议签署的背后,是中石油天然气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提速。
据了解,受过去中国天然气价格政策的影响,包括中石油在内的石油央企常常坐失天然气和LNG的采购良机,致使石油央企们往往不得不成为“高价气的买单者”。
5月22日,周吉平即坦言,公司进口气去年亏损200多亿,随着价改的推进,特别是存量天然气的价格调整,进口天然气的亏损会进一步降低。他向与会股东表示,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将于2015年之前调整到位,到那时中石油进口天然气巨亏的局面将得到缓解,甚至彻底扭转。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根据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通知”,国内天然气将分为存量和增量两部分,增量气2013年即按照相关政策施行“新气新价”,而已签署供气协议的存量气,则按照“老气老价”原则逐步进行调整。
这意味着,2018年俄天然气抵达中国时,国内天然气价格全部按照“新气新价”原则向社会供应。(编辑:卢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