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失利,如何让稀土出口不再白菜价?
诉讼失利,如何让稀土出口不再白菜价?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已经进行约2年的中国稀土国际诉讼,在2014年春天有了裁定结果: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专家组报告认为,中国对稀土、钨、钼相关产品采取的出口关税、配额管理措施违反了WTO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中国不能再继续采用配额的方式管理稀土出口了。这种结果似乎不难预见。早在2012年初,WTO就发布报告认定,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为国内制造商提供保护。该报告要求中国降低出口关税,解除出口限额。
虽然还有60天申诉期,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在WTO既定规则之下中方翻盘难度很大。一些声音认为,稀土诉讼失败与美欧掌控WTO规则制定有关,它实际上是美欧通过掌控WTO对中国资源进行掠夺的具体体现。
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认为,在一定时间段内,此次裁定显然会对中国稀土行业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个影响很快会过去。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研究,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发展下游产业的应用,改变用资源换技术的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到稀土强国,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当初的承诺
据报道,在中国加入WTO时,有84个税号可以增加关税。然而在稀土、钨、钼三大资源中,只有钨的一个税号属于可增加关税范围,稀土以及钼都不在此范围。
张安文说,相信当年确定这84个税号已经经过了充分讨论和艰难的讨价还价,“加入WTO本身就是个非常艰难的谈判。应该说入世时谈的事情,有让、有保、有缓,有些必须让步的进行了让步,该坚持的决不退让,有些给予了缓冲时间。”他解释说,“十几年前加入WTO谈判,可能当时我们对稀土的认识并没有现在这么高。”对于此次稀土诉讼失败,他表示“毕竟WTO是有相应规则的,包括配额及关税设置,虽然我们一直在力争、在申诉,但是跳不出规则的框架,所以这个结果可以说在意料之中。”
10年低价出口稀土 外汇损失百亿美元
中国用23%的稀土储量,提供全球90%以上市场供应的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持续了近30年。“这么长时间的供应,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讲,已经常态了,形成了依赖。他们觉得就应该供给他们,而不会考虑对我们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张安文举例说,在南方的中重稀土矿区,开采1吨稀土矿就要产生1600吨到3000吨废土废石。而在包头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则会产生30000立方米废气。
其实,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有很丰富的储量。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这些国家也在供应稀土出口。但随着中国稀土出口量的加大,它们开始藏而不采或采而不卖。此前同样是稀土重要产地的美国,1997年就关闭了本土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改从中国进口更加廉价的稀土。
根据有关统计,1979到1986年稀土出口均价为每公斤7到9美元;1987到1991年为每公斤9.5到13.5美元;1992到2001年,价格回落到每公斤9到11美元;2002到2005年,价格甚至跌至每公斤5.5美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曾表示,1995年到2005年10年间,因为低价出口稀土,造成中国外汇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20条规定:如果其成员国认为某一种资源或者某一种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度,带来本国资源的枯竭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该成员国有权对这种资源的生产、销售、出口采取相应的出口管制和出口限制。而此次世贸组织专家组的裁决,认为中国的证据无法构成限制出口的理由。在限制配额的同时,中国采取措施限制矿产品种类和冶炼的总量,作为稀土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在此期间,中国国内的稀土消费需求也在下降,并更加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张安文说,这些措施显然都是利于环保的,所以我们并非拿不出证据。他同时建议,今后应该继续加强对上游产业的管理,收取资源税、设立排污费用,从生产的源头进行限制。另外,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管理,重视行业的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此外,张安文建议严格出口的准入门槛,并通过严格的环保标准进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手段,实现对行业的有效管理。
利用好WTO规则
中国早在1998年即开始实施稀土产品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将稀土原料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的商品目录。与此同时,通过整顿稀土矿山秩序、制定行业准入政策、大力推进稀土行业整合等一系列措施,国内稀土价格一路上涨。2011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通知,决定自当年4月统一调整稀土矿原矿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后每吨稀土的资源税上涨数倍以上,这很快引起稀土市场需求大户美日欧等国的不满。
中国稀土协会副秘书长陈占恒表示,资源税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南方某些地区的乱开乱采现象,因此这比正规渠道的稀土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张安文表示,在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技术以及稀土功能材料研发方面,中国的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升。然而,在稀土利用的下游领域,特别是元器件等高端产品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仍然是短板。
中国稀土企业过多,不利于有效利用WTO规则。据了解,中国现在约有七八十家稀土企业,而西方国家一般只有七八家。此外,西方国家的稀土企业一般分工精细,严格走差异化的路子,而中国的实际情况却是大而全、产业趋同,这显然不利于向高端方向发展。(编辑 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