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多多买菜”狂奔背后:拼多多的“隐秘”生长

2021-08-08 06:01:44

 

来源:互联网

“多多买菜”狂奔背后:拼多多的“隐秘”生长

本报记者 李立 上海报道

“大家多多少少感受到了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在我们这儿几千人里奔赴多多买菜等新业务一线,”董事长黄峥在拼多多(NASDAQ:PDD)五周年庆上直接谈到了多多买菜。

这几乎是黄峥第一次在公司内部大范围谈到多多买菜,由于场地限制,大部分的员工在线观看了黄峥长达一小时的讲话。在此之前,内部员工对多多买菜亦是一知半解。

张帆(化名)身边的一位资深员工被抽调去了多多买菜,关于“抽调”外界的传闻很多,“拼多多要求员工去买菜,不去不调薪”的传闻也一度上了脉脉的互联网热榜。对于多多买菜,拼多多几乎拒绝了大部分正面采访。一位拼多多内部员工告诉记者,买菜业务总体处于保护期,力求低调。

这种低调源于黄峥,即使直接聊到了多多买菜,黄峥也不希望对外曝光。为什么如此低调,接近拼多多的业内人士认为,“强敌环伺,当然打战更重要,在社区团购中,这是拼多多第一次与美团(03690.HK)、阿里巴巴(09988.HK)正面对攻”。

另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盒马内部确认的消息,盒马优选已经开仓、启动了团长招募,11月初将正式登陆武汉。

早有预谋

正如黄峥所说,拼多多并不是第一次做社区团购,“我们曾是社区团购的鼻祖,我们从农产品起家,创业之初我们就做了拼小站,提出了社区站点、前置仓等概念”。

2015年4月拼好货上线,定位生鲜水果电商。作为黄峥创业的项目之一,拼好货当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产地直采,两步开团以及坏果包赔。用拼好货当时的口吻说,“火箭般速度的成长”,2016年就开始招募站长。拼小站发展的社区站长主要负责水果订单的推广、配送和经营掌上超市。

从商业模式看,与眼下的社区团购相当神似。实际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拼多多已经隐约开启了多多买菜的尝试。

新零售专家云阳子敏锐地发现了这个动作。2020年3月,拼多多推出“拼内购”,开始进入线下,“拼内购”发展区域快消品经销商做城市合伙人,类似以前的“拼小站”;专注发展社区小店做站长,主要品类是快消品与生鲜。云阳子当时就判断,“拼多多未来几年,基本确定会大力发展社区团购”。

几乎在同时,拼多多的另一个动作证明了云阳子的预测。同样是3月,拼多多推出微信小程序“快团团”,商家可以通过“快团团”上线商品,由社区消费者发起团购,达到人数条件后,由商家无接触配送至社区门口。

武汉新华明珠小区是最早使用“快团团”来提高团购效率的社区之一。现在回头来看,拼多多早在疫情期间就默默展开了对社区团购的布局,一边用“拼内购”招募团长,一边在微信上跑流程,武汉则是早早圈定的重点城市。

敌人是谁

尽管在媒体报道中,阿里、美团都是拼多多的头号敌人,但形势远比想像复杂。

从竞争形势看,同一赛道上分出不同类型的选手:首先是兴盛优选、食享会、十荟团这样的社区团购的幸存者;其次才是拼多多、美团、滴滴、阿里系的饿了么与盒马、滴滴、苏宁系的苏宁小店、家乐福。

还有一类对手几乎不见踪影,却也不容忽视,在西安,社区团购做的热火朝天的团长更喜欢为自己干,他们热衷自己选品、有强有力的当地货源,和小区居民打成一片,比巨头和资本更接近真正的用户。

西安一位做社区团购的团长告诉记者,他既不给美团干也不想给拼多多打工,“虽然早期会给团长补贴,但依赖性过强后,货源受控,不如长期自己经营客户”。还有一种玩法是,一位团长同时兼任美团、拼多多的团长,但真实的客户由自己捏在手里。

西安市的王女士证实了上述团长的想法,打开多多买菜的页面,有十几个自提点,“有的显示是便利店,好几个站点就设在单元楼里,缺乏信任度”。

多位用户这样向记者描述他们的买菜场景:社区楼下有便利店随买随提,快递代收的驿站可以买菜,小区里还有人做卖菜小程序,随时需要下单,还挨家挨户送到家。“除非价格特别便宜,或者是别家没有的货,才会考虑第二天自提。”

不过便宜的价格仍然对用户有足够吸引力。“7斤大白菜5.8元,450克初产鸡蛋4.5元,500克陕西绿心猕猴桃仅1.24元……”从品类上看,目前多多买菜以蔬菜水果为主,调料、坚果、牛奶、日用消费品也在其中。

团长是争夺的重要资源,除此之外,云阳子认为根本竞争在供应链,中心仓的布局就可以看出各家不同的侧重点和玩法,究竟选择产地中心仓还是区域(城市中心仓),不同的仓配模式直接影响配送实效和用户体验,左右用户的选择。比如兴盛优选目前保证一个省一大仓,用户在11点之前下单,当天下午就可以收到。

同样的问题摆在美团、阿里和滴滴面前。业内人士认为,美团胜在执行力与超强的地推能力,阿里有生态资源、成熟的基础设施,但拼多多在农产品上游建立了独有优势。

拼命之战

为什么经历了2018年的风口与调整,社区团购又再次站上风口,并引发互联网巨头投入重金下场。

青桐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亚荣认为,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对生鲜电商的催生作用;二是线上渗透率提升。波士顿的报告提到,2020年生鲜电商的线上渗透率有望增长到15%。QuestMobile数据也显示,春节后一个月,生鲜到家的MAU接近7000万,去年同期是4400万,日人均使用次数、时长增幅都在20%以上,这些都是对线上渗透率提升的印证。

更重要的是生鲜电商UE模型(单位经济模型)的改善,是资本投资重要的原因。其中最关键是毛利的提升,关联到客单价、供应链、数据运营管理等多方面。

不过巨头下场却各有不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