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标准不一、滞后 婴幼儿辅食高毛利下的隐忧

2021-08-08 06:00:13

 

来源:互联网

标准不一、滞后 婴幼儿辅食高毛利下的隐忧

本报记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随着婴幼儿奶粉的市场秩序逐步得到规范,婴幼儿类辅食开始成为投机取巧者新的目标。

8月8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关于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个别医生涉“固体饮料”有关情况通报。通报称,经调查,确实存在涉事医生陈某向对普通奶粉有过敏症状的婴幼儿推荐服用“特益优长肽蛋白固体饮料”,现已免职。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行业人士处了解到,随着婴幼儿奶粉品牌开始实行全渠道运营,婴幼儿奶粉的渠道利润变得较为透明,无论是分销商还是终端商很难获得高额利润,因此婴幼儿辅食开始成为母婴渠道新的获利点。

“现在婴幼儿奶粉产品开始出现同质化的趋势,大部分品牌已经展开价格战,对产品价格管控非常严格。母婴店在失去此前的高利润后开始将目光转向婴幼儿辅食,此前发生的固体饮料事件就说明了在高利润的情况下,有人在铤而走险诱导消费者,也说明这个市场未来还需要政策和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说。

婴幼儿辅食市场乱象

从婴幼儿奶粉的行业标准来看,一款奶粉在渠道的平均毛利约在40%~60%,但行业人士估计,如果按照奶粉价格出售辅食,其利润约是奶粉的两到三倍。

“不单单是不法商贩,部分母婴店也开始将一些相关辅食产品作为主要的盈利点进行拓展。”朱丹蓬说,“婴幼儿辅食就占了非常大的一部分,此前发生在湖南的大头娃娃事件也说明了母婴店极力推荐固体饮料就是因为其利润远大于奶粉。”

婴幼儿奶粉的进入门槛提高后,很多代工厂只能转而生产其他类型的奶粉,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婴幼儿辅食产品。在湖南的大头娃娃事件中,生产辅食的厂家法人代表被曝曾在多家奶粉企业任职,且经营婴幼儿行业多年。很多生产辅食的企业和厂家,实际上就是之前贴牌奶粉的经营者,虽然无法继续经营贴牌奶粉,但摇身一变,又成为婴幼儿辅食的渠道商。

记者在1688等相关招商网站上,看到了大量关于代工婴幼儿辅食的招商信息,产业包括了固体饮料、营养素补充片等,可以提供特殊膳食贴牌生产、原料采购、产品配方设计、包材生产等服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华南某二线城市,母婴店六成营收来自婴幼儿奶粉,三成营收来自婴幼儿辅食,一成为纸尿裤等婴幼儿用品、服装等。按照朱丹蓬的说法,在几年前,婴幼儿辅食在母婴店的营收占比是非常少的,甚至很多店主对辅食的概念都知之甚少,但近年来,母婴店中辅食所占比例已经明显上升,已经成为除了奶粉以外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朱丹蓬的说法,目前母婴店在售卖奶粉的同时,还向消费者推荐和提供一体化的服务,辅食作为利润空间最大的品类之一,是母婴店重点推荐的品类。

根据中国报告网数据,2019年婴幼儿辅食行业以谷类辅助食品为主,占比超50%;其次为辅零食,占比为25%左右;然后是佐餐辅食和营养补充品辅食,占比均为10%。自2012年来,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增幅涨势渐缓。2019年市场规模达404亿元,同比增长13.17%。

“辅食类产品,在未来将会占据母婴渠道更多的比例,主要还是利益所驱使。”朱丹蓬说,“目前来看,婴幼儿辅食屡屡出现问题,主要还是监管部门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之下,三四线城市母婴店的监管就成了重中之重。”

“辅食”添加标准不一

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版《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指出,婴幼儿的辅食可以分为7大类,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建议以辅食补充各类婴幼儿所需的营养物质。

近期,全国各地监管部门针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辅助食品及部分高风险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其中辅食类产品包括了儿童饼干、婴幼儿辅食营养包、果泥、儿童米粉等相关产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