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要真正融合线上线下流通生态
农产品电商要真正融合线上线下流通生态
4月28日,中国农村电商的“国家队”——“供销e家”与中国银行、中国移动在北京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供销e家”将利用全国供销系统改造和新建的近40万个基层村镇站点,把4G网络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等覆盖至中国广大农村,解决农村网络信息化及农产品销售流通“最后一公里”的难点问题。
“供销e家”总经理刘国生当天在签约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有其自身特性,目前,90%以上需要通过批发市场流通,以及和商超对接。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问题,不能只靠电商通过平台向全国每一个消费者零售,部分本地农产品就地消费才是符合农产品的流通现状。
据记者了解,大部分生鲜农产品都有其自身原有的流通半径,本地生产的农产品大多会在县域市场、本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完成流通和销售。而目前舆论过多强调了农产品的跨区域流通,一些电商平台“买全国、卖全国”概念让农产品生产者忽视了本地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什么东西都需要全国卖全国买,这实际上不符合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造成无序流通,不是社会经济的应有之意,也不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应有之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信息发布通道,但是并不是所有产品的销售流通都需要这么做,需要有选择性地去用,比如农产品领域。
据刘国生介绍,“供销e家”的县域平台是一个可以把本地农产品和本地超市、食堂、社区等渠道进行对接的,包含有农资、农服、便民服务等项目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它最终会打造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县域经济生态圈,也会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出口。
对一些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程度高,当地消化不了的农产品,“供销e家”也提供了完善的全国平台出口,可供各地农产品的销售主体选择,可以在这个端口向全国甚至全世界销售。同时,“供销e家”还搭建有批发商城版块,提供给现有的线下农产品批发环节经营者使用。
记者从“供销e家”的线上平台看到,如果从县级农产品销售渠道来看,大部分当地农产品可以在“供销e家”的县域平台上进行推广和销售,在以县为中心的经济生态圈就可以消化、解决本地农产品销售的问题。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农产品销售流通很大程度上仍要通过批发渠道,如何将批发与零售环节有效打通,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一直是农产品流通销售中的难题,也是季节性、周期性、地域性农产品销售难的瓶颈问题。“供销e家”所设计的业务模式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进入“供销e家”平台的农产品将会获得三个销售渠道:第一,县域自我消化;第二,县域间批发流转;第三,传统的C端、全国平台的电商销售。如,在其县域平台上,基于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如果本地县域消化了当地农产品之后,县域平台的商家就可以自主从全国农产品批发模块中寻求其它地区的优势农产品,批发其因季节性产出的大宗农产品到本地县域来销售,从而真正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这种经济集约的销售与流通方式,将由“供销e家”线上的各个模块和线下以县域运营中心辐射至村镇级的近40万个基层网点的搭建来相互联通,实现信息、仓储物流、资金等一体化综合化服务,节约农产品流通销售的运行成本,这也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节约。
记者了解到,在“供销e家”平台上,农产品的批发和零售与县域线下实体经济生态圈充分融合交互,真正形成网格化的农产品流通格局,在利用好现有农产品流通线下实体的同时,将有助于提升当地的农产品线上消化能力,和县域间流通能力,各地农产品的季节性滞消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将得到提高。
随着信息化越来越对称,以及地方县域平台运营能力的提高,“供销e家”今后将会进一步压缩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这样才真正可能解决农产品的各种销售问题。
作为长期扎根农村,熟悉农民,了解农村市场,主要业务一直在农村的供销系统电商企业,“供销e家”有着相当深厚的基础和明显优势,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将会起到主导作用。这是“供销e家”作为农村电商“国家队”正在走出的融合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