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创造101陷集资风波 谁该为这场风波买单?

2021-08-08 04:40:47

 

来源:互联网

创造101陷集资风波 谁该为这场风波买单?

6月23日,《创造101》决赛收官,历时4小时的直播迎来6300万人观看,包括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在内的11位少女以火箭少女组合出道。但随之而来的,并非爆红,而是纠纷——吴宣仪粉丝头目卷款潜逃喜提海景房的消息,开始在网上不胫而走。

7月11日,《证券日报》发布报道《创造101选手公开集资超4千万,组织者跑路喜提海景房》,且有网友爆出,火箭少女取消录制《快乐大本营》的消息。

从“C位出道”到“土创凉了”的舆论转向,《创造101》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但集资风波究竟是真是假?谁该为集资风波负责?

粉丝“爱的供养”如何催生偶像养成?

追根溯源,养成系综艺节目风靡全国缘起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作为国内选秀综艺的鼻祖,《超级女声》开播阶段收视率高居不下,2005年总决赛期间创下当时中国任何节目都未曾到达的高度——12%的收视率。

比赛期间,在限制1人15票基础上投出高于3000万票的票数。全民投票的概念第一次冲破娱乐圈层,成为社会热议词汇。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等人一夜爆红,成为娱乐圈第一批票选而出的超级偶像,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

但随后的《快乐男声》《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等选秀节目的扎堆,都再也没有超越2005年的盛况,逐渐陷入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明星歌唱类节目、相亲类节目与明星挑战类节目。

直到2015年,受日韩造星文化、互联网普及、新一代年轻人成长等诸多影响,面向年轻受众的《燃烧吧少年》《夏日甜心》《蜜蜂少女队》《国民美少女》等偶像养成节目再度出现。在2018年的《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的热度加持下,偶像养成综艺节目再度到达巅峰,形成“全民制作人”的全新概念。

全民制作人,美其名曰“全民偶像的制作人”,需要承担着帮助偶像出道、维护偶像形象等责任。最直接的体现在于,通过金钱的消费来获得偶像的曝光与名气的积累。这种消费,被称之为“粉丝集资”。

其实,早在超女快男时代,集资一词就早有出现。但大多集中于初级的接机、应援、礼品、公益等范畴,在快男时代,延伸至“为偶像赎身”,多年前张杰粉丝为其筹款百万赎身就引起广泛讨论。近些年的TFboys每每刷新业界的时代广场广告屏、地铁包场与杂志高销量,也都得益于粉丝的集资应援。

甚至,畅销书作家郭敬明的早期的系列电影也得益于粉丝的追捧。根据《小时代》的内地首次公映观影数据显示,影片公映单日拿下7300万元票房,打破当时国内2D电影首日的记录。

粉丝经济成为各方盯着的“香饽饽”,品牌方与投资方都认定,只有具备足够多的粉丝、只有粉丝具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偶像才值得被赋予商业价值。

这种粉丝价值被直接用来变现缘于2012年SNH48的女团出道,最大化挖掘来自今年年初的《偶像练习生》和之后的《创造101》,投资方与节目组鼓励粉丝购买定制卡点赞、购买会员投票、购买品牌赞助产品投票等,用消费铺桥搭路,送偶像出道。

《证券日报》相关报道提供数据显示,进入《创造 101》最终决赛的 22 名选手中,有9位集资金额超过百万元,截至决赛当日,其公开集资总额超 4000 万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