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拆分旗下半导体谋上市 能否抓国产替代机遇?
比亚迪拆分旗下半导体谋上市 能否抓国产替代机遇?
本报记者 高沛通 赵毅 广州报道
2020年12月30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002594.SZ)披露公告,旗下半导体业务分拆上市迎新进展。
在时间线上,2020年4月,比亚迪宣布完成对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半导体”)内部重组,其后两次披露其引入外部投资者进展,此次则是分拆上市获董事会同意,启动分拆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IGBT(全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一种,有说法将其芯片与动力电池电芯称为电动车的“双芯”,为三电系统中电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其成本约占新能源整车成本的5%~10%)需求量快速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IGBT领域,国内长期受制于国际巨头,国内企业处于追赶态势,部分企业近年则加速布局,扩建产能,如2020年初上市的嘉兴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达半导”,603290.SH),IPO项目中就包括年产120万个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资料显示,2020年12月24日,比亚迪半导体发生工商变更,原董事长为陈刚,变更后董事长由王传福担任,对此该领导层变更是否属实,比亚迪方面回应称以公司公告为准。
市场崛起
比亚迪半导体筹划上市的外部环境,是新能源汽车IGBT市场的快速发展。
据介绍,IGBT几乎集成了半导体器件的所有基本结构,为功率器件“皇冠上的明珠”,电力电子装置和系统中的CPU,其技术发明有30余年,主要经历6代技术及工艺改进。
“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快速发展,市场对于车规级IGBT的需求很大,叠加国际关系紧张,芯片卡脖子备受关注,政府对本土芯片发展也持扶持态度。”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这些因素均促进比亚迪半导体上市融资加速发展。
本报记者注意到,日前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新能源汽车是IGBT模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放量,这种情况或更为明显,在政策目标上,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0%左右,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占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比为4.68%。
不过,就当前状况,国内新能源汽车IGBT市场仍依赖国际巨头。
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汽车功率半导体难度较大,集中度高,欧、美系厂商占据核心优势。中国汽车在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基础薄弱,发展速度慢,但是近几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较快,也带动了IGBT产业的发展。
按照销量数据,2019年英飞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IGBT领域排名第一,占比高达49.3%,其次是比亚迪,主要给自己配套,占比20%,斯达半导体位居第三,市占率达到16.6%,增长较快。
此外,比亚迪除面临国际巨头的竞争外,还面临国内竞争对手加速布局的市场抢夺。
本报记者注意到,斯达半导于2020年初上市,主营业务是IGBT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彼时披露的招股书显示,由于市场增长速度较快,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经常出现阶段性供货紧张情况,2016~2018年,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营收增速分别为167.02%、95.68%、90.94%,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占其营收的18.41%。
斯达半导IPO募投的主要项目,即包括“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扩产项目”,该项目将形成年产120万个新能源汽车用IGBT模块的生产能力,建设投产周期为2年。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后斯达半导股价飞涨,甚至有“国产英飞凌”之称,自2020年2月4日上市至2020年末,斯达半导股价涨幅达1797.09%。
此外,同样在2020年12月30日,中国中车公告称,公司下属间接控股子公司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电气”)此前提交的A股首发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