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巨量机会——访云度汽车CEO林密
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巨量机会——访云度汽车CEO林密
本报记者 高沛通 赵毅
成立于2015年的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度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之一,拥有新能源造车资质。云度汽车成立一年后建厂,两年后推出新车型,2018年完成交付9300辆,在发展速度上,云度汽车一度“领跑”,很早就跑通了难倒大量造车新势力的“研发、交付、售后”流程。2018年,在云度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的情况下,作为创始人之一,时任常务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的林密离开云度汽车,意图尝试高端品牌,进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2019年,由于遭遇供应商、股东方面问题,云度汽车开始掉队,盖世汽车数据显示,云度汽车2019年销量为2566辆,2020年1~6月为402辆。此外,云度汽车的另一名创始人、董事、总经理刘心文离职。2020年5月,林密重回云度汽车,并担任CEO一职。
2020年8月6日,云度汽车召开战略发布会上,林密给云度汽车定下了目标——2025年跻身国内纯电汽车品牌前三强,代表中国新能源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为什么离开云度?又为什么选择重回云度?市场的可能性在哪里?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云度汽车CEO林密。
为什么要重回云度
《中国经营报》:当初为什么离开云度汽车?今年又为什么选择回来?
林密: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当时云度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销售网络拓展、交付都比较顺利;二是我也想调整一下,尝试一下高端的品牌,艾康尼克比较合适。
回来第一个原因还是责任感,对品牌的责任感,以及对企业老客户、经销商、供应商、公司员工的责任感;第二,我觉得新能源汽车这一场战役还很长,原来云度走得很快,但现在是一个比拼走得远的时候,我觉得云度通过重构,有很多潜力、技术、扎实的功底可以发挥出来。造车新势力那么多都倒了,但市场还在,必然就会有更多机会。
云度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这种特殊体制带来非常多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公司管理层作为企业公司第二大股东,有决策、高效经营的机制,我们是典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不用考虑像有的企业一样非常繁琐复杂的东西;另一方面,是我们有国资这一背景,股东实力是比较强的,家底比较厚。就是三五年不盈利,也不会倒,这也是混合所有制带来的好处。
《中国经营报》:你这次回归之后,职位有所变化,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林密:现在责任更大,考虑的事情更多,不过我觉得还好,年轻人心比较大,睡觉睡得着。
我们这个团队有个特色,基本上都是汽车行业出身,同时又想去颠覆、改变一些东西。我们的分工做得跟传统车企不太一样,效率会更高,比如说电子电器和车联网的研发,是来自一批传统IT行业的人,而不是汽车行业的人;公司的战略和研发层面,主要由詹文章博士和傅振兴博士负责。
在营销层面,我们跟传统车企有区分,跟其他造车新势力也不一样。第一,是考虑到高效性,第二,是考虑到对客户的直接服务能力,我们最大的一个部门是用户服务部门,这个部门的任务就是让我们的客户从对我们感兴趣,到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到最后变成我们的客户,乃至变成熟客、品牌的代言人。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消费者特别是电动车消费者是敢于尝鲜,想颠覆、想改变的年轻人,他们和我们会产生非常多的互动内容。
销售和维修,我们完全是分离开的,销售在城市中心更贴近于客户,售后服务都是放在外围,跟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我们不做直销,都是通过大量的经销商伙伴来实现终端的触达,用户服务中心帮助经销商进行最早的辅助连接。
《中国经营报》:电动车的规模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还没具有造血功能的时候,云度怎么做好资金的准备?
林密:造车这个事就是一个生意,核心是企业一定要产生正向现金流和盈利。回望比亚迪、长城刚开始发展和高速发展的时候,它们的核心都是在做一门生意,现在造车新势力的状态可能是烧钱再烧钱,但这不是云度的取向。
从技术层面说,一定要模块化设计,通用率要上来,一个平台、一个底盘多台车去摊销,这个非常重要,这个需要企业在战略层面的东西确定之前全部考虑进去。
我觉得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说某个级别的车要更便宜,或者是规模大了以后有马太效应,而是在于比竞争对手(燃油车企)更懂消费者需要什么,这个是核心竞争力。
下沉市场“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