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新常态:净利润普降 产能闲置矛盾突出
汽车行业新常态:净利润普降 产能闲置矛盾突出
寒冬效应如同照妖镜一般,毫不留情地照出了资本市场上的短板与隐患。
过去一年,车市下行,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下游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好过。而表现在资本市场上,汽车板块成为证交所问询的重灾区。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年报披露后有十多家车企收到来自沪深两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问询涉及毛利率下降、净利润持续亏损、补贴退坡对公司的影响等多个问题。其中,“毛利率下滑”是多家被问询公司普遍遇到的情况。
对于毛利率下滑,众泰汽车、福田汽车将原因直指“价格战”;而比亚迪与*ST安凯则表示受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长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汽车市场低迷,新车销量不及预期,折扣对盈利影响过大。”
与此同时,记者也关注到,车市寒冬也使得产能闲置风险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以江淮汽车、一汽夏利为代表的车企选择与外部车企合作。其中,一汽夏利董秘表示,“目前公司拟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负债出资,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在公司所在地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车型。”
净利润普降
年报披露完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记者关注到,今年以来,2018年年报披露后,陆续有十多家车企收到来自沪深两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被要求进一步亮出“底牌”。
被问询的企业中,既有力帆股份、一汽夏利、众泰汽车、江淮汽车、福田汽车、比亚迪、华菱星马、*ST安凯、*ST海马等十多家整车企业,也包含京威股份、中飞股份、双环传动等零部件上市公司,以及广汇汽车和庞大集团等上市经销商。
从名单上来看,在车市寒冬背景下,无论是上游零部件公司,还是下游整车企业以及汽车经销商无一不被“酷寒”波及,然而浑身解数之后的“财报”并不好看。
记者梳理上述公司收到的问询函发现,问询内容涉及毛利率下降、净利润持续亏损、业绩承诺没有完成、商誉减值、补贴退坡对公司的影响、应收账款增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研发投入资本化的合理性等多个问题。
而在众多问题中,“对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作出进一步说明”被频繁提及。如一汽夏利,自2015年起连续四年收到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可谓是被问询的“常客”。意料之中,今年又被问询如何改善经营能力。
就一汽夏利2018年年报,深交所提出,在扣非后净利润持续多年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如何改善可持续经营能力?记者关注到,一汽夏利在回复问询函中避开了这个问题。就目前来看,一汽夏利的处境并不乐观,同业竞争问题仍未解决,与此同时,上半年预亏5.3亿元~6.3亿元。
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比亚迪也收到了来自深交所的问询,比亚迪2018年年报显示,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300.55 亿元,同比增长22.79%;实现净利润27.80亿元,同比下降31.6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 5.86亿元同比下降 80.39%。为此,深交所要求比亚迪回复,在营收规模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的原因。
与比亚迪相比,*ST安凯出现了“双降”。2018年,*ST安凯实现营业收入31.47亿元,同比下降4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288.15%。毛利率为4.72%,同比下滑5.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众泰汽车、江淮汽车、华菱星马同样遇到了净利润下滑的情况。其中,华菱星马则遇到了营业收入和产销规模逐年增长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未出现明显改善的困境。
此外,寒冬效应带来的毛利率下降也传导到下游经销商。位于经销商百强榜前十名的广汇汽车2018年虽然实现营业收入1661.73亿元,同比增长3.40%;但净利润却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同比下滑16.27%。同为经销商头部企业的庞大集团境况更惨,庞大集团2018年巨亏61.55亿元,大幅下跌3003.23%。
降价掏空利润
继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遭遇了28年以来的首度负增长后,2019年的中国车市并未有所好转。车市下行导致销售低迷,“让利促销”便成了车企守护“江山领土”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