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没有成王败寇 唯有生死之战

2021-08-08 02:42:41

 

来源:互联网

没有成王败寇 唯有生死之战

时维四月,万象更新。

进入“十三五”的第二年,中国汽车市场可谓动力与压力并行。2016年高企的产销增长幅度为“十三五”期间的汽车产业发展定下了基调,而一举超过2800万辆的年度销量成为这一时期的基数,也为之后几年的持续增长留下了逐年递增的难题。

在经历了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低速增长后,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重回两位数。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于国家推出了小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等优惠政策。数据显示,2016年,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达到1760.7万辆,同比增长21.4%,在乘用车销量中占比72.2%。

也正是这一主要因素,在成就了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市场呈现出另外两个趋势:行业集中度逐渐减弱;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提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6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476万辆,同比增长较行业增速低0.8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88.3%,集中度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不仅如此,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作为排名前五的汽车企业集团,销量占比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2.5个百分点;前三家更是下降了3.1个百分点,销量占汽车销售总量降至50%以内。

这一特点意味着,大型企业集团对行业的销售贡献度和集中度均在降低,中小型企业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竞争机会。而且,汽车产业的格局也已经悄然生变,无论是四大集团和四小集团的排位之变,还是市场上各车企的销量排名之争,都给市场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也正是这种变局的出现,使得包括宝沃、斯威、汉腾、威马、前途、奇点等一批新品牌应时而生,争领市场。

而另一个趋势相对而言则要明显得多,自主品牌近两年正在强势“收复失地”,夺回市场份额。2016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据的市场份额为43.2%,较过去10年来的鼎盛时期——2010年的45.6%仍有差距。但过去一年间,除美系持平,仍保持12.2%的市场份额外,德系、日系、韩系和法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均呈下滑态势。

目前看来,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仍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2016年,轿车市场虽然回归正增长,但增速仍远远低于乘用车整体市场。而这一市场正是自主品牌竞争力最为薄弱的所在,市场份额仅占19.3%,且呈下滑之势。而在增长迅速的SUV市场,自主品牌则占据了半壁江山,市场份额达到58.2%,且增长速度超过整体SUV市场,这意味着,SUV市场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自主品牌在推动。此外,在颇具增长潜力的MPV市场,自主品牌更是占据近乎垄断性的地位,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9.6%,而且,这一市场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乘用车市场的整体增速。

基于此,数十家企业、上百个品牌之间的角逐,愈演愈烈。

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给予了参与者无限的空间和机会,大小企业均可放手一搏,逐鹿九州。但“一时多少豪杰”背后,行业也在思考和警惕,中国汽车市场,究竟能留下多少企业和品牌?

以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的情况来看,汽车品牌的大量涌现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最终,留在市场中参与竞争的却寥寥无几。一系列的行业整合之后,留下的只是屈指可数的几家巨头车企,品牌数量更急剧收缩。

市场竞争之下,没有成王败寇,唯有生死之战。

一步之遥的竞争,如何守位,如何上位?此消彼长,有胜有负的局势,如何突围?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进入规模发展,如何共襄盛举?外来者、初生者,如何立足?《中国经营报》2017上海国际车展专刊将以一步之遥、共襄之盛、突围之势、新生之力四大主题,深度解析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