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过渡期” 生产资质审核或放松
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过渡期” 生产资质审核或放松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速达)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的项目获得批复。这意味着河南速达成为继金康新能源、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和知豆汽车之后,今年第五家获批的企业。截至目前,已经有12家企业获得了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田永秋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今年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不会比去年少。从发展阶段来讲,今明两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过渡期。”
打破10家“上限”
3月的最后一天,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核准的批复》,同意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通知》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核准河南速达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
对于河南速达汽车获得生产资质,业内褒贬不一,甚至是质疑居多。谈及原因,田永秋表示:“这是因为一年前河南速达还负面消息缠身,例如‘为筹资金民间借贷’和‘五年未造出一辆车、没有厂房’等,不过河南速达官方从未进行任何回应。”此外,他补充道,“河南速达之所以能够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
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场容量来看,10~1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比较合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扬也曾公开表示,工信部的目标是未来新建的新能源车企不超过10家。然而随着第11、12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颁布,10张“上限”已经被打破。此外,田永秋预测,今年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绝对不会比去年少。
“其实从颁布的第10张生产资质可以发现,国家正在放松审核标准,也在加速审批速度。”在田永秋看来,“这样可以鼓励大批企业同时进入到这一领域,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过,在后期生产的审核关口中,企业更需严格把控,真正做到用产品说话。”
目前,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既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同时也包括敏安汽车、国能新能源等合资企业,以及可以归属到造车新势力的前途汽车、云度汽车等企业。
纵观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2家企业,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拥有传统制造业的背景,而此前热门的互联网造车团队至今还没有一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企业还处于样车生产和规划过程,只有生产出样车才能进行试验和测试。”田永秋认为,“现阶段企业宣传过多,车还都处于概念的阶段。”
已获资质车企仍面临挑战
拿到新能源生产资质只是第一步,目前这12家企业绝大部分还没有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
根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企业在拿到准入资质后,工信部将会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审查方式包括现场审查、资料审查。只有新能源生产企业及产品通过审查,企业才能正式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此外,车企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还需要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