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淘宝打假 山寨厂商何去何从?

2021-08-08 02:08:21

 

来源:互联网

淘宝打假 山寨厂商何去何从?

【中国经营网注】淘宝和工商总局间的“口水战”最后“握手言和”,马云称积极配合打假。而抛开纯粹生产劣质商品的地下黑工厂不谈,许多中国的山寨厂商都拥有合法的运营资质,他们生产的许多商品质量也并不差,但随着工商总局与阿里联合整顿淘宝,打击假货活动的展开,这些山寨厂商的生存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来自创事记。


1月30日,阿里与工商总局的这场纷争,最终以工商总局的撤回“白皮书”的结局落下了帷幕。阿里的抗争打破了传统的中国政企关系,塑造了崭新的政企对话模式。为了这样一个结果,阿里的市值在短短两天之内蒸发了300亿美金,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然而,这次事件的余波还远没有结束。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阿里与工商总局共同协力,联合打假的行动将会全面展开。抛开纯粹生产劣质商品的地下黑工厂不谈,许多中国的山寨厂商都拥有合法的运营资质,他们生产的许多商品质量也并不差,但随着工商总局与阿里联合整顿淘宝,打击假货活动的展开,这些山寨厂商的生存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长期以来,山寨厂商的存在一直是一个大家讳莫如深的话题。不少中国消费者都购买过山寨产品,从只卖9.9的“官方保护套”到火车站街头十块钱一条的“魔声”耳机,甚至是双卡双待的“苹果手机”。很多时候我们很难说自己对所购买的商品并非正品这一点毫不知情。正如马云所说的,二十五块钱就想买一个劳力士手表,这是不可能的。平日里,我们可以心照不宣地默默享受着这些廉价产品带给我们的便利乃至虚荣,但是淘宝开始打假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山寨厂商往何处去?

由于山寨厂商并没有清晰的定义——不少山寨厂商除了生产山寨产品外,同时也经营着许多完全合法项目——我们很难了解山寨产业的真实规模,但就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山寨厂商的数量绝非一个小数字。举个例子,仅2012年一年,阿里巴巴集团就处理侵权商品信息9400万条。哪怕采取最保守的估计,在这9400万条侵权商品信息背后所隐藏的也是数以百万计的山寨厂商,相关从业人员的数量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还只是阿里巴巴一年处理的成果罢了。山寨厂商的规模远超你我的想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每年全球假货的价值超过了2500亿美元。

关闭厂房,没收设备,收取罚金,这些措施确实可以对山寨行为起到打击的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山寨产品。很多时候,我们都简单地将山寨产品的产生归咎于生产者的贪婪与狡猾,认为只要通过严厉的打击活动将非法经营的成本推高就足以遏止山寨产品的泛滥。但实际上,山寨产品的成因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对优秀产品的复制与抄袭是现代经济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市场对廉价“名牌”产品的需求也是推动山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山寨厂商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帮助国家消化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山寨厂商大量倒闭,这些工人的工作如何安排将成为困扰社会各界的一个难题。

对于山寨厂商而言,一旦阿里与工商总局联起手来,他们将无所遁形。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山寨商品的需求也在降低,类似小米的商品也正在使山寨门失去价格上的优势。山寨厂商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就必须谋取转型。美国彭博社的记者SamGrobart将阿里巴巴称为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机。他曾经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订制了280条牛仔裤,总共花费了4503美元,每条牛仔裤的价格仅为16.08美元。我认为这种小规模的订制业务将成为山寨厂商转型的一个突破口。

尽管现在谈工业4.0为时尚早,但不可否认低成本、高效率、规模化的个性化生产方式将取代现有的大工厂批量生产方式而成为主流。以生产者为主体的工业生产模式即将面临淘汰,而消费者主导的个性化小规模订制时代将会开始。对于山寨厂商而言,其体量轻、生产方式灵活的优点恰恰可以使其快速开展类似的业务,从而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甚至实现弯道超车,而淘宝也能在山寨厂商的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毕竟不管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稳定可靠的交易平台都是必需的。

长期以来,山寨厂商就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淘宝打假可能是灭顶之灾,也可能是一次变革的机会。很多时候,未来的商业模式往往让人心存疑虑,但不要忘记,当年淘宝出现的时候也曾面临过相似的质疑。的确,积极地参与变革未必能够获得成功,但总好过悄无声息地死去。

坐等他人的革命成功,再去分享他人的革命果实,这样的好事不会再有了!

【编辑:小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