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百货中国遇困:反应滞后的“快时尚”
玛莎百货中国遇困:反应滞后的“快时尚”
宋文明
玛莎百货日前宣布,将于2015年8月份前关闭其在中国15家门店中的5家。这家英国最大服装零售商,正面临着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带来的阵痛。加上之前已经被中国企业重组的乐购和百安居,英国零售业的三大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试水都难言成功。
业内人士称,玛莎百货的困境,既有外部原因,比如百货业态的整体颓势和快时尚领域的竞争加剧,但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则来自于内部:在消费习惯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玛莎百货在经营策略上的保守和低效,也使其在同业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退出还是调整?
据悉,玛莎百货拟关闭的门店包括上海江桥万达店、常州万达店、常州吾悦广场店、无锡万达店、江阴万达店,公司同时表示将翻新上海南京西路旗舰店。
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玛莎百货,除了进驻上海外,还陆续将门店开到了青岛、常州、宁波、武汉、温州、苏州等二三线城市。“实际上,玛莎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由于其品牌优势,拿货的成本比一般的百货品牌要低不少。”业内人士称,玛莎百货此番关店,原因在于水土不服而导致的经营不善。
玛莎官方给出的解释称,这并非其撤离中国市场之举,而是进行资源整合。在减少上海周边城市店面数量的同时,玛莎仍有在北京和广州等地开设新店的计划。除此之外,玛莎会对区域内可能的当地合作方进行评估,同时考虑通过网络销售扩大在中国的品牌知名度。
不过,玛莎百货的困境并非孤案,英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营似乎都不太顺利。在此之前,英国零售商乐购也曾在中国市场遭遇经营困境,最终在和华润万家合作成立的运营中国业务的合资公司中,仅占少数股权。而建材行业的巨头百安居(母公司为英国翠丰集团),在经历多年亏损后,将中国公司70%的股权卖给了物美集团。
虽然上述三家企业所属的行业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都被业内人士诟以“决策低效”“水土不服”等毛病。RET睿意德董事索珊表示,国际品牌决策层面在海外,其经营策略的调整很难及时应对区域市场的变化,这也是它们在消费者更敏感、更善变时代遭遇到的重要挑战。
整体的业态困局
玛莎百货如今的处境,也折射出百货业态在中国市场的日渐颓落。
在玛莎宣布关闭上海大区5家门店之前,百盛已经在中国关闭了至少7家门店。2014年12月1日,位于北京西直门商圈的日资百货华堂商场正式关店,这是这家传统百货近期在北京关闭的第三家分店。
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仅在2014年,大型连锁百货样本全年关闭26家店。其中,百盛百货、中都百货和伊藤洋华堂各关闭3家,其他包括宝莱百货、尚泰百货、新光百货、王府井百货等在二三线城市均有闭店。仅一线城市的北京就有1家百盛和3家华堂闭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也显示,2013年拥有大型店铺最多的连锁百强企业门店增长率只有7.6%,为15年来最低增幅,而2014年预计仅在5%左右。
“百货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表示,首先,电子商务对传统百货门店的冲击越来越大,对消费者的分流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次,百货业态在消费体验上不如购物中心,在便利性上敌不过便利店,已经没有了竞争优势。最后,百货业态在前些年扩张太快,而实际上行业蛋糕没那么大,也导致今天的闭店潮。
索珊也指出,在电商的冲击下,联营模式下“千店一面”的通病成为如今百货业态经营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