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银杏叶事件”重创提取物市场 保健品企业卷入

2021-08-08 01:27:44

 

来源:互联网

“银杏叶事件”重创提取物市场 保健品企业卷入

“银杏叶事件”继续发酵。

自今年5月以来,因企业擅自改变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而起的“银杏叶事件”引发行业轩然大波。而且不断牵连出新的下游制药、保健品企业,整个植物提取市场正面临暴风雨般的行业整顿。

6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90家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自检情况发布通告称,经过自检,不合格产品批次为2335批,占全部批次的45%。

一位不愿具名的植物提取物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行业标准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以及国家药典银杏叶提取标准流程长期不被生产企业所执行,导致整个行业处于长期混乱无序的状态,然而由于植物提取物作为刚性需求产品,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其需求非常旺盛,导致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掩盖了标准缺失给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医保商会统计数据显示,在出口方面, 2014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17.78亿美元,2013年这一数字尚为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6.1%。高速增长的植物提取市场背后,标准缺失之下的行业无序竞争正在呈急剧扩大之势。

“中枪”

银杏叶提取物不合格,最直接的中枪者当属下游的制药企业和保健品企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称,非法银杏叶提取物流入了云南白药、康恩贝、仟源医药、方盛制药等上市公司。港股上市公司朗生医药全资子公司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同样存在上述情况。

相关通告,包括荣昌制药、汉森制药及石家庄华新药业、北京四环制药等四家企业的原料药银杏叶提取物均由康恩贝提供。这四家药企共从康恩贝购进3.6吨涉案银杏叶提取物。

康恩贝董秘杨俊德公开表示,除售出的3.6吨外,剩余3.3吨提取物已封存于公司仓库。而这6.9吨银杏叶提取物全部由云南白药子公司中药资源公司供应。

云南白药集团则表示,其子公司中药资源曾向桂林兴达采购5批共计6.9吨银杏叶提取物,均销售给了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分公司,云南希陶拥有云南省内最大的提取生产基地之一,年中药材加工量达6000吨,银杏叶提取物产能可达100吨以上。

不过上述检查并未就此结束,6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再次发布通告,公布90家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自检结果。称自2014年1月1日以来,90家企业生产的所有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含分散片)和银杏叶胶囊产品共5161批次,不合格产品批次2335批次。

通告指出,经企业自检报告检出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有55家。其中,全部批次产品均不合格的企业30家,包括天津亚宝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江苏润邦药业有限公司等。部分批次产品不合格的企业有25家,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银杏叶分散片14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3.7%。

而在食药监总局同时曝光的21家采购不合格银杏叶提取物的保健食品企业名单中,汤臣倍健、无限极、如新在内的10家企业赫然在列,被要求“在6月25日前必须完成召回工作。”

其中无限极的购进量2373.49千克,仅封存924.64千克,其他原料均已制成无限极怡瑞胶囊;如新的购进量则为2050千克,仅封存101.68千克,其余原料均制成如新华茂牌螺旋藻胶囊,产品控制措施显示为停止生产销售。不过一位曾从事直销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直销企业直销员人数众多,想要完全杜绝产品的销售并非易事。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告诉记者,此次银杏叶事件确实对中药企业伤害很大,如果不对源头企业采取重罚的方式,中药企业还将深受其害,此事件对中药企业的影响不亚于毒胶囊事件。

中国保健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人士则表示,银杏叶生产商有法不依,有标准不按标准来则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而最应该为此事负责的是当地药监部门。

“国家食药监总局一共才多少人?涉事企业所处的地方药监部门应该对银杏叶事件负责,保健品企业向来是跟着制药企业的身后进行采购的,制药企业都没发现什么问题,保健品企业自然也难以发现原料问题,因此此次事件应对源头企业课以重罚。”该资深人士表示。

面对来自上游的负面效应,下游企业也已经陆续开始展开索赔行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