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新政“危机” Uber急调中国“配方”

2021-08-08 00:02:16

 

来源:互联网

新政“危机” Uber急调中国“配方”

身为共享经济的全球代言人,Uber正在中国进入最微妙的时刻。

尽管备受争议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Uber却被认为新政一旦实施其将首当其冲遭遇波及。但优步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表现淡定,在最近一次现身上海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她回应称,Uber从2010年开始推出,在全球350多个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交易与制度相互适应的过程。对新生事物与应运而生的制度,应该多一些耐心与信心。

实际在低调表态背后,Uber正加速调整中国节奏。10月Uber宣布正式入驻上海自贸区,在中国成立了其唯一一个美国以外的独立公司,并把业务搬到中国境内服务器上运行。Uber显然已经发现以较轻的模式很难在中国打持久战。

专车新政之危

Uber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正在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但在中国却需要更加低调等待专车新政的真正落地。

有消息称,Uber正计划进行新一轮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继续被资本推高。此轮一旦融资完成,Uber的估值将由此上升到600亿~700亿美元。但另外一面,优步中国正在谨慎等待专车新政真正落地。

新政最受争议的部分还在于私家车是否能在合理的监管下顺利转正,但从目前公开的征求稿看希望渺茫。一旦对私家车转型为“网络预约出租车”的监管过严,作为共享经济的先锋代表Uber势必面临更大的危机。

面对新政,滴滴与Uber也表现出了不同态度。滴滴方面发布声明称,滴滴平台上75%的司机每天接单数不超过4单,属兼职性质,若要求网约专车车辆变更为营运性质、兼职司机需考出租车从业资格证,可能使大部分兼职司机和车辆退出。

滴滴出行同时还建议以“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专车”的方式管理网约专车,并且建议相关部门能够鼓励和允许各地结合实际,在车辆性质、平台、人员和车辆管理等方面,因地制宜,发挥先行先试的灵活性,做差别化探索和各种有益尝试。

实际上从产品线上看,滴滴出行显然也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新近推出的试驾业务被认为是滴滴出行向专车以外的其他出行方式的转型之举。

滴滴巴士正式登陆滴滴出行App,通过两个月时间的试运营,已覆盖北京和深圳大部分区域。此前滴滴公司总裁柳青在受访时曾用酒店做比喻:顺风车和快车是连锁快捷酒店,而专车是三星酒店。滴滴的多元化产品战略所在乎的并不是某个产品或某几个城市的赢利,而是发挥集客的协同效应。

新政一旦按征求稿实施,Uber被认为将面临更大的危机?柳甄则回应称,“意见稿只是公开征求,没有成型”,并且表示关于新政的正面意见都跟政府各个部门积极进行了直接沟通。

谈到与对手的差异化竞争,柳甄回应称主要体现在品牌与产品的差异化上。Uber一直坚持做专车类或者拼车类的服务,在产品设计上,Uber突出的是派单服务、电子支付等个性化特点。

柳甄还特别强调了多个乘客拼车功能。“旧金山乘客拼车已经达到50%的订单量。在全球目前12个城市上线了乘客顺路多人拼车服务,其中有5个城市在中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