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O2O寒潮来袭 痛点在不盈利
社区O2O寒潮来袭 痛点在不盈利
社区O2O玩家的现状,真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方面,海滩上的“裸泳者”出现了。例如,拉卡拉电商围绕社区O2O打造的“开店宝”和“社区小店”等电商业务被爆已经停止,拉卡拉电商团队包括CEO在内的多名高管日前被证实已离职。
疑似“裸泳者”还包括:“烧了10亿元”却被定义为“一次O2O实验的落败”的顺丰嘿客;2014年曾经融资超过1亿元但是在2015年9月份被爆经营告急的社区001;曾经融资1亿元、估值4亿元但2014年败走北京的叮咚小区等。
另一方面,举着“火把”大举挺进的也大有人在。譬如刚刚在港上市的中海物业(02669.HK),就讲述了一个由物业管理业务向社区O2O服务转型的资本故事。中海物业之前,已经有彩生活(01778.HK)讲了类似的故事。
在其身后,更有万科、保利、碧桂园、融创等大型房企,正在加入社区O2O大军。
“有些是盲目烧钱、贪大求全,有些并没找到社区O2O的真正需求,有些受到物业的阻力,都在还没找到未来盈利模型的情况下就撑不住了。”一家仍在北京探索社区O2O的创业公司负责人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是找到让生态链上的用户、商户、物业等都愉快共存的模式,谁先找到谁就赢了。
社区O2O“先驱”变“先烈”?
在拉卡拉官方网站上,“开店宝”的购买链接还在,但点击以后直接跳转到官网首页;同时,在手机上尝试登录拉卡拉“身边小店”时,该APP无法正常使用;此外,“拉卡拉电商平台”网站也已经无法打开。
位于北京天通苑的一家社区小店店主告诉记者,拉卡拉“开店宝”业务2015年八九月份开始就停止了,“设备也没人过来检修,因此不能用了”。
拉卡拉电商的一位内部员工透露,随着大批高管离职,感觉电商业务在拉卡拉集团层面已经被边缘化。
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回应称,拉卡拉电商团队没有解散,“这只是正常调整。拉卡拉发端于社区,发现社区店有实物电商需求,因此安排团队测试社区电商的真正方向,我们测试了toB端,也测试了toC端,最终确定了以社区金融服务为主、特定实物商品售卖为辅的模式,因此调整了业务团队。”
孙陶然的回应,实质上印证了电商业务在拉卡拉集团被边缘化的猜测。
以第三方支付起家的拉卡拉,号称拥有超过300万家商户资源,也因此被誉为“线下支付宝”。
基于这些线下资源,2013年10月,拉卡拉开启集团化进程,旗下独立出7个子公司——被称“北斗七星阵”,拉卡拉电商公司便是其中之一。现在,随着电商业务的停滞不前,“北斗七星阵”要成为残阵了。
拉卡拉在电商业务上铩羽而归,与之相应成趣的是顺丰嘿客的境遇。
2014年5月18日,顺丰嘿客518家门店在全国集体亮相。由于顺丰在中国是排名第一的快递公司,其创始人王卫又是一位极其低调的企业家,因此被定义为“网购服务社区店”的顺丰嘿客项目,从一开始就被视为“物流大佬”顺丰进入O2O领域的“大杀器”,备受业界关注。
到了2015年,人们发现,有些地方“嘿客”变成了“顺丰家”,而且嘿客商城网站也在2015年4月停止运营。于是,一篇主题为“顺丰嘿客关闭,物流大佬王卫替O2O创业者交了10亿元学费”的文章在2015年8月份刷爆微信朋友圈。顺丰官方公开否认关店一说,表示这是有选择地调整、优化门店布局,部分嘿客向顺丰家升级,使其功能与服务更贴近社区。
但有顺丰前高管声称,顺丰嘿客大概已发展1.6万员工、3000多家店面,投资已达30亿元左右,“现在谈失败还为时尚早,过去的店还叫嘿客,新开的改名顺丰家,据说是香港大风水师的建议。顺丰内部是不承认失败的,但的确是战略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