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要合体了?

2021-08-07 23:00:28

 

来源:互联网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要合体了?

在软饮料行业,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始终引领着行业的潮流,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实现了各自的不断壮大,它们彼此间在战略战术上无不针锋相对。其品牌的博弈超越了时间、距离与文化,割裂了不同的餐厅、总统与国家。而超市、体育馆、法庭无一例外地成为了战场。

你能想象吗?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CEO居然出现在同一广告里。

在这则广告中,可口可乐CEO穆塔·肯特(Muhtar Kent)和百事可乐CEO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站在屏幕的两边,背后是各自品牌的代表色,他们“一唱一和”地说着台词。广告的最后,两人还以隔空干杯的形式庆贺,当然喝的都是自家的产品。

众所周知,一个世纪以来,双方火力全开,处处针锋相对。在商界,可口可乐1980年至1997年的CEO罗伯托·戈伊苏埃塔和百事可乐1996年至2001年的总裁罗杰·恩里科,是出了名的死对头。他们从未喝过对方的饮料,也从未见过面,更别提合作了。

所以,当获悉这两家公司CEO共拍一条广告时,业界无不感到不可思议,并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两家公司已经一笑泯恩仇,就此打开合作局面?

后来者的追击

要说这两家的恩恩怨怨,还得从100多年前说起。

资料显示,1886年,世界上第一瓶可乐在美国诞生了,它就是可口可乐。这种带着气泡、口感奇特的神奇饮料一出现,立马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欢迎,被称为“世界饮料之王”,甚至享有“饮料日不落帝国”的赞誉。

曾有人赞叹:“如果说电影是美国人的灵魂,那么可口可乐就是美国人的燃料。”

然而,好景不长,可口可乐一家独大的局面并未维持多久。1898年,一位药剂师发明了一款口味与之相近的饮料,并取名为百事可乐。至此,两家公司开始了一场持续百年的明争暗斗,像是一场永不谢幕的百老汇戏剧。

据《财富》杂志报道,像可口可乐一样,当时百事可乐的售价也是5美分,但它的12盎司(340毫升)瓶子几乎是可口可乐娇小细腰瓶的两倍,凭着高性价比,百事可乐在大萧条中大赚了一笔。尽管如此,其市场占有率仍不敌可口可乐。到20世纪50年代,百事可乐仍稳居第二。而可口可乐则拒绝直呼百事可乐这一名称,将后者称作“模仿者”、“敌人”,或者泛泛而论的“竞争者”。但百事可乐的竞争压力也让可口可乐开始修补自己的业务,甚至不惜模仿前者,以保持领先。

不得不提的是,在追赶可口可乐的过程中,百事可乐曾三度濒临破产:第一次是在1922年,百事可乐创始人布拉德汉姆找到当时已是软饮料巨头的可口可乐公司,想卖掉百事可乐。但可口可乐对这个境况不佳的软饮料没有兴趣。最终,华尔街的投机家梅加格尔买下了百事可乐。

重组后的百事可乐惨淡经营,艰难地挺到1931年,终于第二次面临破产,加格尔又去求可口可乐公司收购百事可乐,但可口可乐再次拒绝。这次,可口可乐的前零售商古思救了百事可乐。古思因为折扣问题与可口可乐闹掰了。收购百事后,古思命令旗下所有的苏打冷饮店只销售百事可乐,但古思还是失败了。

1933年,古思再次与可口可乐公司接触,要卖掉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屡屡遭受挫折的百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发现,可口可乐作为一名强悍的擂主,传统的追随式挑战行不通,只能改变经营方向,另辟蹊径。

于是,百事可乐将目光放到了年轻消费者身上,打出了“新一代的选择”、“渴望无限”等口号。事实证明,百事可乐这一步是走对了。

从外观上看,可口可乐选用红色为底色,印上白色“Coca-Cola”字样,红色是传统的颜色,象征经典。而百事可乐选用蓝色为底色,配上白色“Pepsi”的字样,醒目而又充满活力,象征着年轻。

打着“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宣传口号,经过十年时间,百事可乐对可口可乐由最初的1∶5销售劣势渐渐追到1∶2。

随后,百事可乐又出新招。1975年,该公司在达拉斯让消费者进行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商标都去除,以字母M和Q为暗记。盲测结果显示,消费者更喜欢标记M的可乐,即百事可乐。百事可乐将这一结果,运用广告大力展开宣传。

广告的效果完全达到了百事可乐的预期:消费者们开始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的忠诚,并把它与“新可乐”相比较。虽然这一行为遭到了可口可乐的斥责,但不可否认,这是漂亮的一仗。彼时,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销售量差距缩小到2∶3。

之后,百事可乐连续3年向可口可乐发起挑战,并于1978年第一次战胜可口可乐,荣获当年的销售冠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