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在华融合困局:产品、渠道难突破
三菱在华融合困局:产品、渠道难突破
近日,一则“广汽三菱将成立销售公司,并且总部将由长沙迁至广汽集团所在地的广州”的消息,将广汽三菱与原三菱(中国)融合模式的思考再度推向台前。
不过,2016年1月5日,广汽三菱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求证时,否认了上述消息。广汽方面表示,广汽三菱仍在进行收购原三菱(中国)股权的手续,预计今年上半年才会完成正式的收购。
早在2015年11月底,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已通过《关于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重组三菱进口汽车销售业务项目的议案》,广汽三菱将收购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整合三菱进口车业务。
正因于此,广汽三菱与原三菱(中国)进口车业务在渠道层面的融合,也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早在去年底,广汽三菱执行副总经理刘伟就表达过广汽三菱将整合进口和国产渠道的意向,并表示已经有一部分经销商正在尝试卖国产车和进口车。
此番,广汽三菱方面也表示,“广汽三菱与原三菱(中国)并网销售是一个大方向,但在上述收购正式完成之前,并网工作尚未提上日程。”
当然,两网融合仅是三菱在华发展转变的一个细微缩影。实际上,三菱在中国发展多年裹足不前。早在2012年,三菱与广汽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广汽三菱时,就已经显现出要更多依赖与广汽合作来促进在华发展。而此次广汽三菱收购原三菱(中国),及至后续变革,无疑也将是三菱扭转发展困局的关键。
进口、国产齐上阵
2015年11月19日,广汽三菱收购三菱汽车销售(中国)100%股权。收购价格不高于3.48亿元,且不高于资产评估价格,按持股比例,广汽对广汽三菱增资不超过1.74亿元。
从广汽三菱100%收购原三菱(中国)股权的行动,就已经能看出广汽的心思:按照广汽此前敲定的日系板块、欧美板块、自主板块“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眼下广汽旗下的日系合资板块已经成为其利润贡献主力,在与三菱合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三菱进口车业务拉至麾下,一方面可以拓展广汽三菱的产品布局,另一方面也可以夯实原有的日系合资板块。
自2012年成立至今的4年时间内,广汽三菱仅有SUV车型劲炫和帕杰罗·劲畅两款国产车型。尽管这两款车型为广汽三菱带来了不错的销量,但从国内主流合资车企的产品布局来看,广汽三菱的产品线依旧过于单调。
有分析人士认为,广汽眼下的考虑可能是多几个合资项目,就能多一些技术来源,也就多了组合资源发展自主品牌的可能。同时,改变此前依托广本、广丰形成的体量有限的利润组合体是广汽这一个十年的考虑重点。
当前,三菱产品线和在华品牌影响力都还不错,但此前在东南汽车以及长丰中的技术合作,由于复杂的资本关系,这种优势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而广汽在日系品牌的运作上已经有了十多年的经验,这对一个想在中国市场重新出发的日系品牌而言无疑是一个最为合适不过的伙伴。
而在收购三菱进口车业务之后,广汽三菱国产车型销售渠道与原三菱(中国)的进口车销售渠道的合并,无疑也可以进一步夯实广汽三菱的渠道网络布局。这是广汽所擅长的“增量开发”发展策略。
在合资之初,广汽三菱也是对原广汽长丰星沙生产工厂、销售渠道和采购体系等全产业链优质资源“垂直继承”。好处在于,作为后来者的广汽三菱可以在成立之初就能快速建立起成熟的、具有国内现有合资水平的生产及技术体系,同时又能相应的节省合资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