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上市后营收首降 与夏普合资公司或启动IPO
鸿海上市后营收首降 与夏普合资公司或启动IPO
在将“亏损巨头”夏普收入囊中后,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海”,2317.TW)近日交出了首份年度成绩单。
1月11日,鸿海公布2016年年度营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鸿海全年收入为新台币4.356万亿元,同比下滑2.81%。结果不容乐观,这是鸿海自1991年上市以来营收首次出现下降。
近年来,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带领企业积极转型,欲摆脱“代工厂”命运,但多元化布局收效甚微。据报道,夏普1月5日表示,和鸿海共同出资经营的十代面板厂堺工场(Sakai Display Product;SDP)考虑进行IPO。对此,行业人士置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募资减轻鸿海众多布局可能造成的资金压力。
针对鸿海与夏普合资公司的IPO进程,以及公司业绩发展、战略布局等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鸿海位于大陆的子公司富士康相关负责人。对方就IPO问题回复称“不针对市场及媒体传言发表评论”。而业绩方面则提出“以公告为准,目前没有其他信息可以提供”,其余问题未作具体回应。
上市26年营收首降
收购夏普后,鸿海近日交出了首份年度成绩单,营收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下降。
1月10日晚间,鸿海公布了2016年年度营收报告。2016年,鸿海全年收入为新台币4.356万亿元,同比下滑2.81%。
“营收下滑,主要因为富士康来自苹果的代工业务减少。”资深行业分析师刘步尘提出,目前,苹果销量和业绩的下滑被认为是鸿海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它作为富士康最大的客户,为该公司带来逾50%收入。数据显示,苹果2016财年四季度营收和盈利双双下跌,为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并出现2001年来首次年度负增长。
资深家电观察人士洪仕斌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苹果本身面临着业绩下滑等问题,作为其代加工厂的鸿海自然会受到影响。同时,从前依靠人口红利的代工业务,目前红利正在消失。“近年来,鸿海的很多动作都显示出它有脱掉‘代工’标签走向品牌的意愿,然而截至目前,鸿海并未找到行之有效的路径。其收购夏普,短时间内也难以为企业带来变现价值。”
2016年8月12日,鸿海和夏普同时宣布,已通过中国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当日,鸿海出资3888亿日元获得夏普66%的股权。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将重振夏普看做是其第二次创业。注资完成后,戴正吴正式出任夏普社长,并提出将会对夏普裁员7000多人。
同时,OLED面板将成为二者合作的关键。为顺利推进夏普OLED生产线项目,郭台铭亲往OLED面板关键设备制造商Canon Tokki拜访。
鸿海还与夏普联手在广州投资逾8000亿日元,兴建最先进技术的10.5代或11代工厂。同时,考虑建设(AMOLED)生产线,预计2019年量产,打破三星独家供应苹果OLED面板的局面。二者想在苹果的OLED订单中分一杯羹,但抢夺订单并不容易。
目前,全球大型OLED面板产业已初步形成韩国LG、中国京东方,日本JDI “三足鼎立”格局。而2016年国内面板厂商京东方、天马等亦不断加码OLED领域的投资,数额甚至高达千亿级别。
刘步尘此前撰文指出,目前来看,OLED领域的新增投资,大多将在2018年下半年及2019年形成实际产能。这意味着OLED电视大爆发的时间点应该出现在2019年左右。“我预计,2019年中国OLED电视销量将铁定登上500万台量级,甚至更高。”由此带来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
而鸿海收购夏普也意味着要接过夏普约3500亿日元的“或有债务”,为夏普不断下滑的业绩买单。2016年一季度,夏普当期合并营收同比大幅减少了31.5%。
近年来,夏普陷入持续亏损,在2014财年亏损2200多亿日元之后,又在2015财年创下了2500多亿日元净亏损的新低。根据夏普公布的2016财年上半年业绩,营业收入为9196.9亿日元,同比减少28.1%;净亏损454.2亿日元,亏损金额同比减少45.7%,夏普预期下半年财年将扭亏为盈。但是预计2017年3月结束的本财年仍为净亏418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