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超车之后重新定位 金融科技回归科技内核

2021-08-07 20:01:34

 

来源:互联网

超车之后重新定位 金融科技回归科技内核

4月11日, 央行行长易纲宣布,今年年底以前还将推出一些开放措施,包括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金融对外开放的大方向已经确定,金融开放的目标和路线图的提出,将推进金融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意味着金融领域将释放出更多的机会。而这在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看来,未来金融的参与者并不完全只有金融机构。随着数字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最大增长点,通过以数据和技术服务为脉络,帮助金融机构甚至身体企业提升效率、将是这个时代给予科技企业的一个重要机会。

进攻:从金融科技到科技

根据安永公司发布的《2017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69%的数字活跃消费者使用金融科技服务,而在美国,这一比率仅有33%。

短短几年内,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背后是一众科技企业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而实现的。例如在应用最广的支付领域,中国的交易规模占到全球规模的一半,网络借贷的市场份额也接近全球的四分之三。

“我们最开始做金融的逻辑是以用户需求出发,供应商要融资,消费者要信用消费。”陈生强说。现在回头看,2013年是金融与科技开始融合的一个重要时点。彼时起,科技企业、电商企业以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消费分期为切口跨入金融服务领域,并在短期内收获了大量的客户,在一段时间内互联网金融甚至以“颠覆者”的模样被放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对立面。

但这个局面在2017年出现了“转折”。这一年,诸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分别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传统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京东金融的1.0阶段,用科技去做金融业务,去提升这个行业的效率,降低这个行业的成本,同时提升客户体验。”陈生强说。

京东金融最早的定位是把风险定价做好。团队结合京东所拥有的数据外部合作伙伴数据,开始大力搭建风控引擎,包括B端的风控引擎以及C端的风控引擎。在2014年引入人工智能的技术。为了提高运算速度搭建了一系列的Graph(图计算)技术,完成了从表结构到图形结构的转变,这样整个运算速度就快了,包括能够找到数据跟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

但后来,陈生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种模式的天花板在哪里?陈生强不讳言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自己很久,“我整个思考的过程就是突破天花板,实际上就是一个进攻。金融转变本身就是一个进攻,我一面想有可能会在哪些节点上出现问题,一面又想我有可能在哪方面做得更好。”

求解这个问题的过程,其实是京东金融重新审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如果还是用原来的方法做金融,限制业务规模的是资本金的规模。”陈生强表示,这个要求与团队、技术能力的优势并不匹配,所以京东金融的核心将是基于对金融的理解,运用科技手段为金融机构服务。

进入2017年,京东金融在年初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5月双方联合完成了区块链技术底层打通并测试成功,联盟链建成后,双方将可以在其上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保理、电子票据等领域的应用;京东金融选择与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在信用卡领域开展合作,将京东金融多次迭代的风控系统用于流量客户的拓展和运营⋯⋯这些系列的尝试都在指向一个方向:在金融场景下,京东金融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资金和服务的运行效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