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数字普惠金融破局需全面深入场景——访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联席总裁、总行创新委员会秘书长李跃

2021-08-07 17:52:01

 

来源:互联网

数字普惠金融破局需全面深入场景——访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联席总裁、总行创新委员会秘书长李跃

本报记者/秦玉芳/深圳报道

近来,多家银行推出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产品,“数字、智慧”已成为各商业银行提升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质效的抓手。

央行发布的普惠金融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服务便利性不断提升;各类机构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增量、扩面、降本、控险平衡发展。

作为金融科技支撑业务转型的先锋之一,平安银行依托技术及生态、资源优势,在普惠金融业务领域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实践。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联席总裁、总行创新委员会秘书长李跃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数字开放平台,将小微企业纳入到平台生态体系中,不仅有利于银行更好地深入企业上下游场景,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更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深度“互动”。

技术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难题

《中国经营报》:如何破解小微企融资难题、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是传统金融机构共同面临的难题。当下小微企面临哪些金融服务方面的难题?

李跃: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是其客均成本高、经营不稳定、风险相对偏高等因素导致的。

其一,传统的对公业务模式下,企业融资流程中涉及环节多为人工操作,多依赖于客户经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小微企业信贷额度一般不会太高,但所耗费的人力等成本并未下降,这也导致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的客均成本较高。

其二,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往往需要质押、担保等,小微企业本身规模小,普遍缺少能够质押融资的抵押物。加之小微企本身经营不稳定,风险偏高,导致银行恐贷、惧贷。

其三,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情况更加严重,管理不规范,三表不全,银行难以掌握小微企运营情况,一旦发生违约风险,银行很难及时反应。

不过以上这些其实都是表象,背后体现了银行没有能够充分了解小微企业经营情况。如果能够真正了解客户,充分掌握企业运营情况,即使没有质押物,银行也能更好地把控风险,并且为小微企业针对性提供金融服务,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中国经营报》:近年来,金融科技驱动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如何借助科技破解小微企金融服务难题,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李跃:金融科技是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和经营难题的关键。银行可以借助技术手段,深入场景中,更好地“读懂”企业。

所有小微企业都是存在于产业供应链上的,不可能脱离场景单独存在。银行通过与核心企业或平台合作,深入到产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场景中,结合企业真实、有价值、与核心经营不直接相关的水电税等数据,最重要的是通过技术能力进行数据对接和交叉验证,深入了解企业,及时把控风险。

举例来说,如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是为了原材料采购,银行可根据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入对接,直接将资金转入采购对象的账户,防止资金被企业主盗用。

从平安银行角度,借助集团丰富的产业链和场景优势,围绕“医食住行”领域,深入行业场景,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经营上的痛点需求,用开放银行理念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场景中,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OA、差旅报销、财务管理等免费的软件服务支持,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

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小微企业运营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更能将小微企业纳入开放平台的生态领域中,通过经营数据沉淀,结合商业智能工具,协助企业快速决策,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方便地掌握平台上的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为后续提供金融服务奠定基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