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精准施策 工行攻坚“脱贫又返贫”难题

2021-08-07 17:30:53

 

来源:互联网

精准施策 工行攻坚“脱贫又返贫”难题

2018年已接近尾声,决胜脱贫攻坚亦进入关键一程。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扶贫一线调研时了解到,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防范“脱贫后又返贫”的情况,是扶贫中的一大难题。

发展产业被认为是让脱贫可持续的方法之一,工商银行(601398.SH)河北省承德分行副行长张小滨告诉记者,在贫困地区还有很多老弱病残群体,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村民如何实现“造血式”扶贫;在增加金融资源投入的同时,如何实现扶贫和风险两手抓,关注扶贫领域潜在金融风险,是当地政府和银行需要考虑的事情。

为扶贫“兜底” 丰宁光伏项目样本

面对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脱贫攻坚已经有了日程表。就丰宁县政府而言,今年要完成的是全县3万人和78个村的脱贫任务。

“丰宁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有很多缺少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村民,这些老百姓就等着扶贫资金了。”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副县长张立民感慨道。如何帮助这些村民脱贫又不返贫,是摆在县政府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块难啃的“骨头”。

针对丰宁当地日照资源丰富、太阳能可利用空间大的特点,2017年,丰宁县开始将光伏扶贫项目作为信贷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向。据了解,2017年底,丰宁县政府通过平台直接融资,在工商银行4000万元的项目贷款帮助下,丰宁县的22个村落地了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年收益共计352万元。

据张副县长介绍,村级扶贫电站的收益用途包括,其一是要设立生态扶贫公益岗位,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设立护草、护水、卫生保洁、光伏电站管护等岗位,每人每月570元,每户最多一个名额;其二是奖励补助,对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设立最低门槛,通过打扫自家及房前屋后卫生、改善居住环境等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得补助收入,每户一年补助3000元;其三是用于村集体扶贫资金积累;其四是每年分配结余资金,用于全县扶贫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

利用村级光伏电站,到目前为止,全县22个深度贫困村的13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000余人已经完成脱贫。然而,当县政府想在今年延续去年的做法,让全县其余149个贫困村也建立村级光伏电站时,却遇到了政策变化。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印发了《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为了让光伏扶贫收益最大化归于贫困户,该办法规定光伏扶贫电站“不得负债建设,企业不得投资入股”。

张副县长坦言,在这种前提下,如果要在149个贫困村铺设村级光伏电站,花费约5亿元,该县目前一年的财政资金远远不够。

工商银行承德分行得知这一情况后建议,工商银行可以为承建企业提供融资,企业在此过程中,不入股、不参与收益分红,只负责垫资建设,县财政分期向企业偿还垫付资金,前三年分别支付工程总价的30%,余款10%从第四年到第20年还清。并且今年政府1.5亿元扶贫电站建设资金要先行给付企业,既能缓解政府财政资金支付的压力,又达到了电站建设扶贫的目的。

按此方案实施,张副县长算过一笔账,每个村级电站建设规模500kW,年发电量平均75万度,收益约60万元,核减运维费用和税费,纯收益约50万元。其中,45万元可以带动15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余下资金沉淀还可以归村集体作为经济积累。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光伏发电也蕴藏风险,如运维不善或组件、逆变器等设备问题,发电量不达预期;输电通道建设未跟上导致弃光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10月11日举行的中央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会(以下简称“推进会”)上表示,各金融单位要坚持金融支持和风险防范两手抓,在增加金融资源投入的同时,要高度关注扶贫领域潜在金融风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