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开放政策加速落实 外资机构低调角逐

2021-08-07 17:17:30

 

来源:互联网

开放政策加速落实 外资机构低调角逐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尺度进一步扩大,外资保险的经营策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监管政策的相继出台,部分外资险企的入局,无疑为中国保险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据了解,包括德国安联、法国安盛、英国韦莱、富卫集团在内的四大国际保险巨头,已经相继开始行动。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近年来外资保险机构数量稳步增长,然而市场份额却始终在低位徘徊。截至2017年末,外资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份额和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为6.71%和5.85%。显然,外资险企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保险市场分一杯羹也并非易事。

外资险企蜂拥来华

4月27日,银保监会出台新政,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同时,发布了《关于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的通知》。

美中保险促进会总裁兼CEO盛宝良表示,“现在中国政府宣布将放宽此一限制,将会重燃不少外资机构来中国拓荒的兴趣。”

“美国有近5000家保险公司和大大小小的保险中介机构,但目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只占这一总数中的极少数。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中外合资股权比例限制这一因素,是不少美国保险公司迟疑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盛宝良如是说。

上述政策出台当天,上海保监局对英国韦莱集团控股的韦莱保险经纪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申请进行了审核批准。这意味着,银保监会有关保险中介行业扩大开放举措在上海正式落地。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5月2日,银保监会正式批准工银安盛人寿发起筹建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家合资资管公司获批。

紧接着,5月4日,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等向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为瑞士再保险、盈科拓展集团等持股的富卫集团全资子公司。据消息人士透露,富卫人寿保险公司有望成为我国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后,获批的第一家持股比例达到51%的合资人身险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保险业准入的逐步放开,外资进入保险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在合资公司中可以谋取控股地位,甚至还可以以独资子公司的形态经营,从而增强了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灵活性与自由度。”

外资险企更重盈利能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2012年~2017年间,中资险企高速发展,外资险企的步调则小而稳。

某金融投研团队研报显示,从目前情况看,外资公司普遍规模较小、市场认可度较低、分支机构设置不健全,业务进程面临着中资公司强大的竞争压力。“由政策限定的企业形式以及在开设分支机构审批上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资机构的业务发展,使得其总体市场份额偏低。”盛宝良认为。

不过,衡量外资企业发展状况的并不只是市场份额这一个因素。

“大多数外资公司并不刻意以市场份额和扩大规模作为其发展目标,他们更多追求的是盈利能力。这也是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所决定的。”盛宝良分析指出,“这一点,从国内的外资险企总体盈利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以看出。”

公开资料显示,从ROE(净资产收益率)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外资险企实力不容小觑。2017年ROE排名前十的险企中,中德安联处于绝对领先位置,其净利润虽然只有2.11亿元,但其净资产只有2.9亿元,较小的分母导致其ROE高达72.76%。紧随其后的是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其ROE达30.15%。根据其2017年年报显示,中美大都会2017年持续净利润约7.9亿元,较2016年增加了约5.8亿元。

此外,ROE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6家险企中,外资(合资)险企占比高达10家,占比超过六成。这一方面反映了外资险企更为成熟稳健的经营理念,对净资产收益率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外资险企的实力。

业内人士表示,外资险企或合资险企可凭借丰富的专业化管理经验、成熟的技术、新产品设计和雄厚的资金,从中国本土实际情况出发,使得其市场份额和盈利逐渐扩大。

“随着政府对外资企业政策限制的逐步解除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与中方磨合的消除,加之业务的积累,外资企业在市场份额的短板会得到逐步改善,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前景是广阔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盛宝良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