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中江信托频踩雷:风控遭质疑

2021-08-07 17:14:34

 

来源:互联网

中江信托频踩雷:风控遭质疑

强监管背景下,信托公司发生的风险个数和信托规模的发展呈现同步上升趋势。

4月4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2017年度信托业数据报告,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6.25万亿元,同比增长29.81%。

然而,与信托业规模同步增长的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数量也不容忽视。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年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有601个,比2016年年末增加56个,风险项目规模为1314.34亿元,较2016年年末的1175.39亿元同比增长11.82%。

对于这样的结果,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认为,在宏观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强监管形势下,信托业粗放经营、专业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亟须改变。

地方金控

进入4月份,中江信托的“萝卜章”事件频频被曝光。以基建类产品在信托行业迅速占有一席之位的中江信托,在信托业逐渐回归本源以及业务创新的大背景下,其地方政府金控属性也成为发展的一个掣肘。

中江信托2016年财报披露,公司第一大股东为领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锐资管”),大连昱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次之,第三位是江西省财政厅,三者持股比例分别为32.74%、25.11%和20.44%。

值得注意的是,中江信托的8名董事会成员中,有6名来自江西省财政厅。

4月4日,江西省财政系统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江信托是江西省政府全力打造的金融控股集团,主要为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服务。“从股东结构以及业务内容看,省财政厅对其战略业务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这也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属性。”

记者查阅中江信托年报,对于战略规划其公告显示,要通过努力,把本公司发展成为地方性金融(控股)集团,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职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其公告显示,经营业务主要分为固有业务和信托业务两大块,其中固有业务包括自有资金投资等业务。在信托业务中,资产运用于贷款的比例为53.09%,分布在工商企业方面的占比为44.99%。

上述财税人士分析,这种属性也决定了中江信托的业务定位是为地方政府提供金融服务。

4月5日,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张明说,目前信托公司的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结构缺乏创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托产品发展,“以金控为背景的公司,由于能够较强地整合内部资源,发展速度较快,但却面临着业务向全国布局做大做强的难度” 。

根据《2017年度中国信托行业信用研究报告》,在行业整顿和主动业务转型阶段,大型信托公司竞争优势更为显著,部分小信托公司的转型,面临着信用风险进一步暴露的可能性。

转型难度

尽管中江信托对外宣称其“风控和尽调不存在问题”,但“金鹤189号”信托计划6亿多的融资金额追回仍没下文,其风控仍被质疑。

根据媒体报道,中江信托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负责尽调的工作人员曾去过惠州比亚迪现场进行调研。当时,大连机床派了多人冒充比亚迪方从厂区走出,并接待了中江信托尽调工作人员。

对于应收账款细节,也是由大连机床人员带着中江信托人员到惠州比亚迪对《债权转让通知书》回执盖章,由所谓的惠州比亚迪人员进行了签字和加盖公章。

“出现了兑付风险,一般来说尽调肯定存在纰漏,特别是通道业务、平台贷款等业务,很多涉及到国有银行和政府资源,信托公司尽调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上述北京某信托公司人士张明说。

在此背景下,大型信托公司也会遇到尽调不完善的情况,何况一些区域性公司。“业务区域跨度大,尽调难度也在增大。”

据中江信托官网介绍,目前已经构建了以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苏、福建、四川、陕西、辽宁、山东、河北等50个金融研发中心为依托的全国性业务布局、资源网络和营销体系。

但其也明确指出,公司面临的不利因素中,一个是行业竞争加剧,面临周期性调整压力;还有一个就是地处欠发达地区,客户资源相对有限,尤其是高端客户缺乏,合格投资者的培育拓展难度相对较大。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陈敦副教授认为,信托公司产品风险要区分不同的原因,有些与信托公司的尽调工作有关,有些则属商业风险。比如前几年发行的股票投资类信托产品,在股市暴跌后信托投资遭受的损失,这就是因市场波动引发的商业风险,此时,即便信托公司充分尽调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此类损失。

另外一种情况是信托公司自身原因造成,如未能亲自尽调或者未尽到尽调工作的注意义务。“有些信托公司发行产品时依赖银行或其他机构的尽调报告,而未自行参与得出财务或法律尽调结论,依据这样的尽调报告发行信托产品,一旦出现风险,不仅易于引发责任推诿,也给信托公司埋下诉讼的风险。”

据悉,信托业发展一路高歌,特别是迈上26万亿规模后,坐上金融行业第二把交椅,但信托业务结构却较为单一,以平台贷款、房地产、证券投资、通道业务等为主的业务占比高达80%以上,这也导致其创新能力不强。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认为,在监管政策对房地产融资一直高压监管态势下,信托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长足发展的目标,需要将眼光投向未来的支柱性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现代制造业等。

对此,张明认为这种转型其实难度很大。“不仅仅是业务模式的转变,更多需要有更加专业的人才储备,以及对这些领域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经验储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