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股雄起之谜:内在价值质变 一大波催化剂正在路上
保险股雄起之谜:内在价值质变 一大波催化剂正在路上
4月14日至今,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6.02%、4.43%、6.48%和6.37%,而同期保险板块却逆势上涨5.15%。在保险业整肃风暴正刮起的当口,部分投资者将保险股的逆势雄起归因于资金维稳。
但来自记者的一线行业调研则显示,国内保险消费的规模暴发和质量提升,才是近期保险股走强的核心内因。基于真实市场需求的行业高增长动力,正促使保险股内在价值由量变走向质变,且将为其持续的良好市场表现提供坚实支撑。
这一次,保险股的春天或许真的来了。
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内生性转化
今年以来,控风险、强监管一直是保险业一以贯之的监管主基调。尤其是易于拉升保费规模的中短存续期人身险产品突遭规范后,整个人身险行业一度也曾弥漫着“保费规模将因此大幅下滑”的悲观预期。
然而,记者在近期采访多位大型寿险公司高管时却发现,就连这些业内资深大佬也大跌眼镜的是:原来不被看好的中长期人身险产品的销售却异常旺盛,A股上市的四大保险公司一季度保费收入更是继续高歌猛进。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的最新行业交流数据显示,在折射保费“含金量”的关键指标——个险新单保费增速上,今年1至4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这一数据分别约为-10%、65%、45%、35%。一家主流投行研究员表示,上市险企整体个险新单保费呈现逐月改善迹象,预计2017年全年都会延续较快增长。
与过去以中短期产品为主的保费高增长模式相比,中长期保险产品的持续、规模热销,带来的是运作期限长、运作成本低、运作利润更高等优势。不仅拉长了保险公司的业务收入链条,还减轻了保险公司的成本及投资压力,使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和资金运用均进入良性循环,标志着其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生性增长转化。
一大波催化剂正在路上
应该承认,保险业发展模式之所以由外延转向内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经济正处于特殊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国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而伴生的经济结构调整、老龄化等因素,也使得消费者尤其是中产人群的消费需求明显由物质消费品向健康、养老、医疗等领域升级。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说:“国外经验可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升级中,经济个体需要独立面对各种日趋复杂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保险需求被激发出来。未来随着我国中产家庭数量呈现几何式暴发,以养老、健康医疗为主的保障型保险需求将迎来长期可持续趋势,保险消费将逐渐被中产家庭视为最重要的金融消费和居民消费。”
显见的是,政府也在通过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因势利导地推动保险主动消费时代的来临,一大波催化剂正在路上。如7月1日起,此前仅在试点城市推出的个人税优健康险产品将向全国开放。未来更大的政策看点是,市场高度关注的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也有望于今年年底落地。
从欧美市场的经验来看,税优是撬动商业保险发展的巨大杠杆。而借助税优杠杆,我国保险业或再迎千亿保费增量的历史性机遇。在此趋势性机会下,相对而言,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更突出的上市险企受益可能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