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投险
赴港投险
编者按/ 2016年上半年出现的赴港投险高潮,并未因银联风波而出现明显变化。相反,持续的经济形势和近期出现的汇率变化,正让这股风潮有走强趋势,渠道和方式也正在变得更加灵活。风潮之外,向更深远处展望,香港保险产品势必对内陆同业带来冲击和提升,而人民币汇率变化背后的情绪驱动,亦将归于平稳,这或许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热潮。
一线调查
银联通道收紧下的赴港投险
近日,关于香港保险公司全面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纳保费的信息不断发酵,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暂停内地客户银联刷卡缴纳保费对赴港投险影响并不明显,甚至,有代理人认为,这反而增加了香港保险的曝光度、关注度,而近期汇率变化等因素,也进一步推高内地对香港保险的投资愿望。
实际上,今年年初媒体即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自3月12日起,禁止国内居民使用银联卡等电子支付手段购买人寿保险及投资产品,但仍允许每次购买3万元人民币以下的个人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产品。至10月28日晚间,新消息传来,香港地区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除了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包括储蓄寿险和重疾险等险种,保费不能再刷银联卡缴纳。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去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涌向香港买保险,不断有巨额大单出现,引起外汇管理局关注。
数据显示,五年以来,内地居民带来的新增保费占香港个人新单保费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11年的9%提高到去年的24.2%,而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36.9%。随着香港旅游业的衰落,保险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日益突出,内地保单在整个香港保险业、香港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香港保险业对内地保险政策也极为关注。
不过,在短期的风潮之外,业内人士也认为,随着汇率变化带来的推力逐渐减弱,以及内地与香港之间保险产品趋同,从长远来看,这种赴港投险的情况将会逐渐趋于平稳。
银联风波影响有限
近日银联国际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目前在香港地区试行,适用于境外保险类商户在POS终端、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所有渠道受理境内银联卡的情况。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
二是严格落实外汇政策规定的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三是强化境外收单机构对保险类商户管理要求,包括准确设置商户类别码、加强商户培训及异常交易监控、强化商户检查等。
消息一出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记者采访到了内地资深香港保险公司的某从业人员,他对记者表示:“本来以为银联国际消息一出,天要塌下来了,可最近几天我反而更忙了,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十二点钟,一直在忙着回复理财公司高端客户的咨询和自己客户的问询。之前我们跟客户介绍香港保险都是用催促的语气的,比如问别人最近几天要不要定下来啊?市场变化大要尽早确定啊。现在反而是客户一直在追着我们问,还能不能给我追加一个单子、我的单子最近能不能尽快办下来。”
“大额的单子确实很少了,但5万美元这种单子爆发式增长,之前关注香港保险的人没有那么多。”该人士称。
记者注意到,这位保险从业人员一直处于繁忙状态,或者打车,或者见客户,并经常往返于内地、香港之间。
“取易不取难,之前银联卡可以用客户办业务比较顺畅,现在则麻烦一些。至于几千万的大单如何转到香港,他们也还有一些正规的渠道可以做到。实际上大额保单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更多还是一些5万美元以内的保单,这个受影响很小。”记者采访的一位香港人寿从业协会资深人士C对记者表示,现在来讲不算太大的影响,几年前都没有银联卡。
香港保险从业人士C认为,现在收紧这个渠道,其实还有很多正规渠道可以用。比如在香港开户、支票支付等,几年前都是这样做。之前可以用,会方便一点儿,现在就是稍微麻烦一点儿。
这位从业人员自己基本不做个人业务,其负责一些国内经纪公司、理财类公司的保险业务顾问。其对记者表示,最近几年理财类公司对保险的配置需求增加。
“特别是高端理财类公司,他们会把最好的理财产品推荐给自己的客户,最近几年保险配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重疾险、高端医疗等。有些理财公司自己并不懂保险,他们需要聘请高端国际保险人才为他们的客户做咨询顾问。”B告诉记者,其服务的一家理财公司的高端客户国外保险需求日益增加,从香港保险开始,现在美国保险、税务方面的服务也开始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国内高端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变化。
继4月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后,保监会5月再出重拳,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打击目标就在于各类“地下保单”。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与世界各国及港澳台地区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导致境内居民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境外购买保险的数量快速增加。尽管香港保险被内地监管多次明令禁止,但销量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