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创投 >

上市、并购、结盟 第三方支付震荡洗牌

2021-08-07 16:33:28

 

来源:互联网

上市、并购、结盟 第三方支付震荡洗牌

2016年,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业务市场上都是极为热络的一年。监管风暴之下,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中的“水电煤”,支付产业同样遭受剧烈冲击。在一系列政策改革和市场震荡中,行业不同梯队的企业筹谋着不同的应对之法。

在线上,如何在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大巨头占据的市场中找到一条符合自我定位的生存之道?在线下,费改浪潮下薄利的业务特性也正在让传统收单机构思考如何通过转型合作开辟新空间。而在不同的故事中,如何“更好地活着”始终是企业领军者思考的首要问题。

上市遇阻?再上市!

2016年上半年,对于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拉卡拉的掌门人孙陶然来讲并不那么美好。运作了数月的“借壳”西藏旅游曲线上市计划最终折戟。此后,是这家企业接近4个月的缄默。

2016年5月,随着监管对涉及互联网金融等概念的跨界重组政策收紧,包括拉卡拉在内的多家谋求上市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纷纷铩羽而回。

“我们在券商建议下设计了一个把拉卡拉注入西藏旅游的方案,这个方案符合当时监管部门所有的监管规则。但受股灾影响,此后监管对于跨界重组有了新的方向,原有的方案不再符合监管规则,所以我们中止了。”2016年11月,孙陶然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进行了回应。彼时,按IPO的实质标准,必须达到3年盈利。“因为盈利不足3年,我们想绕开借壳。但到2018年,我们就可以达到盈利三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拉卡拉拥有1亿线下个人用户,270万商户,收单交易额1.6万亿元。线下收单业务的市占率排名第三。在移动支付领域,它的排名也仅次于支付宝和财付通。

但即使是这样的行业领先机构,生存也并不容易。据孙陶然透露,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真正盈利的企业可能只有个位数。拉卡拉成立于2005年,在前9年漫长的网点铺设、设备升级投入后,2015年7月终于开始正式盈利,并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作为一家成长了10年的企业,不管对孙陶然还是一众股东,上市仍是最理想的方案。在孙陶然看来,上市之后会有更强的融资手段,才能进一步去兼并对手壮大自己,“不上市,你就是一倍的PE,但上市之后你可以变成30倍PE。”

而在业内看来,面对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巨大冲击,如果不能通过上市让自己拥有更大实力,在“下半场”竞技中处境将更加不利。

拉卡拉选择的突围方式从资本到业务双管齐下。借壳遇阻几个月后,拉卡拉在2016年10月升级为控股集团,并将业务拆分为支付和金服两大板块。包括支付、征信、证券、以及未来计划的民营银行在内的成熟业务被归入支付板块。孙陶然承认,这种拆分很大程度上是为支付板块的独立上市扫清障碍,而据其彼时透露,拉卡拉支付已经进入了上市辅导期。

苟活?变卖!

与拉卡拉不同,作为近260家第三方支付中“小而美”的角色,钱袋宝进入大众视野是在变卖给美团-大众点评(以下简称“新美大”)之后。

互联网业态的发展让支付作为“流量入口”的意识觉醒,也间接掀动了牌照争夺的风潮。2016年9月底,新美大宣布完成对第三方支付机构钱袋宝的全资收购,间接获得支付牌照。而在此之前,小米、恒大、美的、唯品会等多家巨头均已通过收购方式完成“买牌”。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央行发放的260余张第三方支付牌照中,进行过股权变更的机构已经超过80%,有些牌照的归属方甚至已多次变更。

据钱袋宝创始人孙江涛透露,钱袋宝在2014年盈利已有4000万元。但即使如此,在现有监管框架下,这样体量和业务类型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仍存在较大难度。与此同时,市场环境也在极速恶化。一方面,200多家支付机构分食已经让市场过度饱和,并走向拼费率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在几乎没有准备之时,支付宝和微信已经通过抢红包等方式完成海量C端用户聚集,并依靠扫码付顺利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入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