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首贷难?普惠金融三招破解
小微企业首贷难?普惠金融三招破解
成立十年来,北京航天恒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恒丰”)的董事长吕中文第一次以企业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
今年上半年,不断加大投入谋发展的航天恒丰出现了资金缺口,不得不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实际上为了补充流动资金,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奔走于多家银行之间,但贷款额度较大需要抵质押,而对于科创型企业而言,抵质押物大多是奢侈品。”吕中文说道。
像吕中文这样缺乏征信记录的首次贷款企业并不少见。作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重要支撑的小微企业,如今依然面临着“融资难”的瓶颈,尤其是从未与银行发生过借贷关系的初创期小微企业,获得银行首次贷款尤为不易。
根据央行统计,小微企业平均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第一次获得贷款,小微企业要熬过了平均3年的死亡期后,才会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如何突破轻资产小微企业的征信空白、让企业获得首次贷款,成为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少征信、无抵押 解小企业首贷难题
今年上半年,专业研发和生产销售微生物肥料的航天恒丰借助第三轮融资募集了3275万元,这笔融资需专款专用,公司流动资金仍面临缺口,包括1600万元的货款和工程款,其中需要向银行申请1000万元贷款。
吕中文坦言,前几年公司规模和资金需求量不大时,他从银行申请贷款都是以个人房产作为抵押,但这次需要资金量比较大,要首次以企业的名义进行贷款,但去年开始吕中文跟多家银行沟通后并不乐观,科创型的企业大多缺乏抵质押物,尽管有银行伸出信用贷的橄榄枝,但贷款额度很少,大部分还需要担保公司参与,贷款申请一度陷入了僵局。
航天恒丰的首贷为什么难?北京银行小企业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此前企业缺少征信记录,银行在前期调研时压力较大。“不少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研发投入大,转化周期长,且普遍缺乏实物资产等抵质押物,提出首贷要求时,传统银行信贷产品难以满足。”
无独有偶,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的创始人张剑辉也曾遇到过“首贷难”的苦恼。
7年前,包括年仅32岁的张剑辉在内的几位海归博士一起回国创业,想要在新能源汽车及电网储能行业闯出一番天地。然而,这些海归博士的创业梦,在初期就遇到了阻碍。
张剑辉回忆道:“当时公司刚刚在海淀区上地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那时在上地注册的公司很多,别说贷款就是想找一个开户银行都很困难。很多银行一听说注册资本规模少、又是小规模纳税人后,直接就拒绝了我们。”
据了解,“首贷难”在初创期小企业身上颇为常见。小微企业本身实力较弱,经营风险较高。就银行而言,调查一家大型企业需要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与调查一家小企业的基本相同,但大企业给银行带来的利益相对较多。
重调研、懂行业 破传统授信壁垒
如何突破授信定式,实现对轻资产小微企业的首贷?“针对这类企业,银行的前期调研工作尤为重要。”上述北京银行小企业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面对这类贷款需求,北京银行会坚持要求双人下户调查,通过实地走访、网络、电话、第三方机构等多渠道了解企业及实际控制人资信状况,以及企业经营情况。针对首贷客户,尤其是初创企业,不再像传统的信贷业务以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作为贷款的门槛,而是关注企业实际控制人还款意愿及产品市场前景,且重点去关注企业的知识产权、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把企业核心技术价值作为信贷评审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