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通突围“红海”竞争
中国支付通突围“红海”竞争
本报记者 刘颖 张荣旺 北京报道
近日,中国支付通(08325.HK)公布2019年中季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6个月,中国支付通的收益约为1.3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集团毛利约为0.6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0.54亿元),较2018年同期同比减少约32%;录得亏损约0.4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0.40亿元),而2018年同期则录得亏损约0.8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0.77亿元)。中国支付通在新加坡拥有聚合支付牌照,未来中国支付通将拓展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尤其是服务华人游客的聚合支付。此外,中国支付通将全面推进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万得数据显示,中国支付通的主营业务包括高端权益卡、预付卡及互联网支付、商户收单以及互联网小额信贷,各个业务营收均为减少状态。针对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支付业务收入下滑对网络小贷业务的影响等问题,截至发稿前,中国支付通方面并未给出回复。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已经有近200多家支付相关企业将目光投向东南亚支付市场,中国支付通在这一众竞争者中,并没有突出优势。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网贷小贷监管较为严格,中国支付通子公司重庆众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网小贷”)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要想大规模发展仍需增资。
主营业务下降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支付通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奥思知集团,主营业务为中国银联泰国收单代理。2014年更名为中国支付通,2015年开始先后收购了拥有全国性预付卡牌照和互联网支付牌照的“开联通支付”和聚焦高端权益卡业务的“客乐芙”,成立子公司众网小贷,布局互联网小额信贷业务。2018年10月,中国支付通旗下泰国收单业务主体“东方支付”登陆港股创业板。
中国支付通的主要营收中,高端权益卡业务收入0.34亿元,同比减少66.12%;预付卡及互联网支付业务收入0.34亿元,同比减少61.55%;商户收单业务收入0.38亿元,同比减少27.09%;互联网小额信贷业务收入0.14亿元,同比减少15.34%。
半年报称,高端权益卡的销售收益减少主要原因为集团终止与一名主要客户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有限公司合作。该银行的高端权益卡发行大幅减少,因有关发行高端权益卡的毛利率过低。同时,集团不再与若干电话促销中心合作,是因为国内电话促销推广的成效下降。
预付卡方面,受国内预付卡政策持续影响,中国支付通的预付卡发卡额较上年同期减少30%,直接影响预付卡商户服务费收入。特别是在实行备付金集中存管后,使原有的备付金存款收益为零,预付卡的收益大幅减少。
半年报称,就泰国的商户收单业务而言,商户收单交易费收入及外汇折让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约1320万港元及340万港元。该两个收入来源的减少乃主要由于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市场推广及分销服务收入对本集团收益而言仍然微不足道。
拓展新业务
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成为中国支付通未来拓展的市场重点。作为已经在新加坡拥有聚合支付牌照的公司,中国支付通将服务华人游客的聚合支付作为海外市场的重中之重。
中国支付通称,未来三年将有大量的中国游客频繁来往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各国,这将成为其接入东南亚当地中小微商户的契机,也是新业务的盈利增长点。东南亚的移动支付业务比较落后,而大量的高频中国游客在不断教育当地支付市场。中国支付通认为,公司自身有着丰富的聚合支付接入经验以及清算、结算系统开发经验,同时也可以借机拓展商户会员权益产品,以及符合东南亚各国监管的金融信贷产品。而这些都是其他友商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国内支付竞争日趋饱和及进一步集中,东南亚等周边华人聚集区是支付公司首选的‘走出去’战场。”刘刚表示,新加坡人口基数较小,拥有当地的聚合支付牌照并不会对其业务发展有太大的帮助。此外,目前已经有近200多家支付相关企业将目光投向东南亚支付市场,只是尚未形成寡头垄断格局,但未来发展趋势与国内相同,随着市场日渐成熟,交易量仍然会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手里。然而,中国支付通在这一众竞争者中,并没有突出优势。
此外,中国支付通在半年报中表示,集团正通过底层技术升级及业务模式优化,全面推进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众网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仅为3亿元,这意味着想要大幅拓展业务还需要增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指出,各地网络小贷管理办法有细微的差别,但大致都是3~4倍的杠杆率要求。因此,如果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放款规模最高也不应超过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