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数字货币或成国际金融竞争新高地 央行数字货币可发挥更大作用
黄益平:数字货币或成国际金融竞争新高地 央行数字货币可发挥更大作用
文/陈玉琪
“将来数字货币很可能是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故事。”
9月19日,在《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战略合作的北大国发院公开课之“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系列直播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未来,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最终决定因素不是军事力量,而是金融力量,将来金融的竞争会集中在数字金融领域,“数字货币是我们将来金融竞争的终极场所”。
数字货币缘起:美元前景遭质疑
“货币需要具备三个特征:币值相对稳定、能灵活调节、交易方便。”黄益平介绍,货币在经历了以物易物、贝币、铜币等阶段后,进入了由政府信用背书的纸币阶段。
“但纸币有一个新的弊端,就是纸币到底值不值钱是政府说了算,政府往往会有超发货币的冲动。”黄益平指出,货币超发会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体系不稳定、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但以“金本位”“银本位”为代表的贵金属货币体系也有其弊端。黄益平分析,贵金属货币供应量比较稳定,如果供应量跟不上经济增长,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后来,许多国家尝试在比较僵化的金本位制和比较灵活的信用货币之间获取平衡,最典型的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两个盯住”:美元盯住黄金,其他货币盯住美元。
“它实际上仍然是一种金本位,我们把它称之为金汇兑汇率体系,这个体系其实没有完全摆脱原来金本位体系的弊端。”黄益平分析,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由美联储来决定货币供给,但由于国际经济不断活跃,对美元的需求不断增加,很快又遇到了美元不够的问题,即“特里芬两难”。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家对美元的信誉产生了怀疑。“用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来支持国际货币的功能到底能不能持续?”在黄益平看来,2009年比特币横空出世、受到市场欢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投资者对美元的前景产生了怀疑。
“我们常说比特币有两个优点,第一是匿名性,第二是去中心化,不受央行干预,其最大特征是供给给定,不能超发。”黄益平说。
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影响几何?
尽管比特币备受青睐,但由于其缺乏内在价值,导致其价值十分不稳定。于是,以Facebook的天秤币(Libra)为代表的稳定币应运而生。黄益平认为,稳定币以主权货币支撑,赋予了内在价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数字货币。
“但天秤币也遇到了很多的障碍。”黄益平解释,Facebook和WhatsApp有将近30亿名用户,如果其落地后变成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担心自己的货币体系受到冲击;另外也给监管部门带来反洗钱、反腐败等挑战。
放眼全球,各国央行数字货币领域风起云涌。据国际清算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10%的央行即将发行本国央行数字货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也加快试制,推出了央行数字货币(DC/EP)。
黄益平认为,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可以视作一种几乎没有成本的交换媒介、一个安全的价值存储和一种稳定的账户单位。
他介绍,目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有三个主要的运行机制。第一,数字货币只替代流通中的现金(M0),不替代银行存款(M1或M2);第二,央行不对数字货币支付利息;第三,采用央行对机构、机构对个人的双层运行机制。
黄益平着重分析了央行数字货币与移动支付的区别。他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法偿性与真正无成本。“法偿性意味着可靠,只要有密码就可以兑换人民币,不会因为企业或者银行倒闭就影响兑付,0成本意味着其普惠性更好。”
但他认为,目前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已经建立起了具有一定黏性的生态系统,而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取代移动支付,关键取决于与数字货币能否建立相配套的生态系统。“替代一定会发生,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好说,我觉得值得我们关注。”黄益平说。
而对于银行机构而言,数字货币是否能完全避免银行脱媒仍然存疑。黄益平认为,如果央行数字货币开始支付利息,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影响值得关注。
人民币数字化能否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甚至撬动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黄益平认为,二者直接关系不明显,但数字货币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举措落地。
“货币能不能在国际上被接受,跟它有没有数字化没有关系。”在他看来,货币的国际化取决于汇率是否灵活、市场是否开放、国外投资者是否有信息和意愿有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本身是一个要自己往前走的过程。”
“我们的央行数字货币落地之后,在全世界可能都是属于走得比较早的,这是为什么它举世瞩目的原因,但(支付手段)只是央行数字货币的第一步,而且是相当保守的一步。”黄益平认为,数字货币未来可能会在定价、储值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经营报》触角学院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北大国发院在线公开课系列”达成战略合作,系列课程旨在为宏观经济发展、企业生存策略提供更好的建议。
(编辑:黄玉璐 校对:颜京宁)